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躄 - 教育百科
ˋ
ˊ
部 + 13 畫 = 20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動]
仆倒、跌倒。晉.釋法顯《佛國記》卷下:「王來見之,迷悶躄地,諸臣以水灑面,良久乃蘇。」
[名]
瘸腿,兩腳殘廢不能走。《禮記.王制》:「瘖、聾、跛、躄、斷者、侏儒、百工,各以其器食之。」唐.孔穎達.正義:「躄,謂足不能行。」漢.枚乘〈七發〉:「當是之時,雖有淹病滯疾,猶將伸傴起躄,發瞽披聾而觀望之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i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臉朝下仆倒。
    例如:踢著石頭煞躄落去。That tio̍h tsio̍h-thâu suah phih--lo̍h-khì. (踢到石頭臉朝下仆倒。)
  2. [動] 跌在地上。
    例如:躄佇塗跤 phih tī thôo-kha(跌在地上)。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躄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