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躲避球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ǒ bì qiú
解釋:
  1. 一種球類運動。分成二組,各組以二十五人為準,可協議增減。雙方在11公尺寬、22公尺長的球場上,奪球以攻擊對方隊員,被擊中者必須由場內調至外場。最後以雙方場內所剩球員的多寡決定勝負。
    【例】為連絡感情我們兩班決定進行一場躲避球友誼賽。
  2. 躲避球運動所使用的球。
    【例】一下課,同學們就拿著躲避球衝到操場去玩了。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躲避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uǒ bì qiú
解釋:
1.一種球類運動。分成二組,各組人數通常為十二至十六人。雙方在十一公尺寬、二十二公尺長的球場上,奪球以攻擊對方隊員。最後以雙方所剩球員多寡決定勝負。
2.躲避球比賽所使用的球。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躲避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Dodge Ball
作者: 林玉瓊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躲避球是一項在國小體育課中非常風行的運動。是一種團體活動,規則簡單,場地的使用極有彈性。躲避球運動源自於日本的「延見」遊戲,此種遊戲於日據時代傳入臺灣,但當時並不普及。在民國四十六年(1957)時,一位溫姓教師以「延見」為藍圖,制定一套遊戲規則,躲避球運動就在臺灣誕生。
  躲避球運動一般以學校為主要活動場所,社會人士則較少參與。在學校中進行的躲避球玩法沒有一定的規則,視場地狀況、參與人數可自行調整場地和每隊人數。場地可為長方形、圓形或雙圓形;但是基本的遊戲規則,即外場的球員,以球擊打內場的球員,被擊中者則須出場的基本規則是不變的。
  正式躲避球的基本規則和玩法,球場為一長方形,長二十八公尺,寬十七公尺,分成內場區和外場區,內場區長二十二公尺,寬十一公尺,中間以中線畫分成兩個大小相同的場地。每隊派二十五人參加比賽,比賽開始時十人在外場、十五人在內場,外場球員分布於對方內場外圍。比賽由兩人站在中線爭球開始,拿到球的一方就可展開攻擊,以對方內場球員為攻擊對象。內場球員若被球擊中,就算出局,必須返到外場,成為外場球員。若外場球員擊中內場球員,則可進入內場成為內場球員。
  躲避球運動重在攻擊和躲避,球員們在一定的範圍內閃躲對方的攻擊,或以強直的擊球,以心理戰術來攻其不備,皆可訓練球員們的反應,也提高遊戲的刺激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躲避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