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輔助儲存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uxiliary Storage
作者: 陳國瓊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輔助儲存體是從電腦本身分離出來的儲存裝置,又稱為次儲存體(Secondary Storage)或外部儲存體(External Storage)。
  電腦的主記憶體,由於成本及體積因素,儲存容量有限。加以對程式執行而言,主記憶體只能暫時使用,當程式執行結束時,便要把主記憶體讓給別的工作使用;而電腦關機後,主記憶體上的程式與資料便會消失。如果想要把所有用過的資料或執行程式所得到的資訊儲存起來,就要用額外的輔助記憶體(Auxiliary Memory)以便在需要用到這些次要資料時,將需要的部分搬回到主記憶體內,以解決主記憶體容量不足的問題。這種能儲存大量資料的記憶體,一般就稱為輔助儲存體。他們依取存資料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循序存取媒體(Sequential Access Media)與直接存取媒體(Direct Access Media)兩大類。前者典型的代表為磁帶,後者為磁碟。
  輔助儲存體的優點包括:
  (一)經濟:由於磁帶及磁碟等主要的輔助儲存體,占用的空間較少,可以節省成本,並能很正確的儲存、擷取資料,在資料儲存上較為經濟。
  (二)可靠:由於輔助儲存體是在實體上,加上資料存放在其上不容易受到未經授權人員的擅自更動,所以對資料而言,相當安全。
  (三)便利:經過授權的人員,可以從電腦上迅速的找到所需的資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輔助儲存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