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輸出入裝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O Device
作者: 莊道明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腦的輸出入裝置,可分成輸入裝置及輸出裝置兩大類。所謂的輸入裝置是為讀取紀錄媒體上所記錄的資料,或直接接受人類動作所產生的訊號,轉換成電訊以輸入電腦主機。而輸出裝置則將電腦主機處理完成的訊息,轉換成人類可以解讀的文字圖形或聲音影像等,以供進一步的處理。這兩種的裝置均屬於電腦的周邊設備(Peripheral Equipments)。
  常用的輸入裝置有終端機(Terminals)、讀卡機(Card Reader)、紙帶閱讀機(Paper Tape Reader,簡稱PTR)、磁碟機(Magnetic Disk Units)、磁帶機(Magentic Tape Units)、電傳打字機(Teletype、簡稱TTY)、光學閱讀機(Optical Character Reader,簡稱OCR)、圖形閱讀機(Graphie Readers)及語音辨識機(Voice Recognition Units)等。輸出裝置則有印表機、卡片打孔機(Card Puncher)、紙帶卡孔機(Paper Tape Puncher)、繪圖機(Plotter)、監視器(Monitor)及孔姆(Computer Output Microfilm,簡稱COM)等。終端機、磁碟、磁帶等也都是輸出的媒體。
  當電腦處理資料時,由於必須先將程式指令及所欲處理之資料先輸入記憶體內,因此這些指令及資料便需藉由輸入裝置送進記憶體內。由於輸出入裝置的動作,遠較主機內的算術單元及記憶體單元來的緩慢。因此,輸出入機件並不直接將資料讀入計算機內,而是經由緩衝裝置處理後,才送入計算機內。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輸出入裝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