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辭義 - 教育百科
ˊ
ˋ
cí y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í yì
解釋:
  1. 文辭的意義。
    【例】這篇課文的辭義艱深,講解起來較為費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辭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cí yì
解釋:
文辭的意義。如:「這篇課文的辭義艱深,講解起來較為費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辭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erbal
作者: 但昭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辭義是指對「字義」的用法。在人類創造語言之初,本是用名以指實;到有了文字後,字義在基本上即是名的意義;及至又有了抽象名辭之後,因為這類名詞無法「指實」,要用更多的字或辭來說明其意義,因而對辭義便要求精確而翔實,於是在辭義的把握上便成了語言和書寫文字中必須重視的工作;尤其名詞定義,即是解釋名詞的意義。隨著名詞日漸繁多,同一個名詞,因用者自己意有所指,往往生出不同的意義,於是造成了解當否的問題。歷來的哲學家在著作中表現自己的觀點和主張時,常常給一個既有名詞以略有差別的意義,往往因此造成後來讀者的困擾,許多辯論便由此而生,甚至引起對相關事實的真偽造成歧見。例如我國一個有名的發生在公文書上的故事,可以為證。故事是一位將官帶兵作戰失敗,寫奏章請皇帝發兵支援,奏章中用了「屢戰屢敗」四個字,一位高明的幕僚說,用了這四個字,不但得不到救兵,將官可能還要治罪,因為這四個字的用法表現了將官的無能。於是將四字加以顛倒,改成「屢敗屢戰」,顯示出將官的勇敢和忠誠,便成了很好的辭義了。
  又在一項爭執中,如果原因在於當事人對問題的語詞意義有不同的了解,而不是對事實(facts)有不同的意見時,就成為字義上的爭執。所以辭義在語言和書寫中是很重要的。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辭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