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適應行為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daptive Behavior
作者: 王振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適應行為指個人在發展的過程中,適應環境要求的行為表現。適應行為包括個人獨立與社會責任兩方面,其良窳通常須參照個人的年齡與所屬文化團體的期待而定。從發展的觀點言,嬰兒期及兒童前期,適應行為著重於感覺動作技能、溝通技能、自理能力及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兒童期及少年期著重於在日常生活中應用學業技能,在複雜的社會情境中應用推理與判斷能力及社會技能;青年期及成人期,則著重於職業的與社會的責任和表現。
  近年學界對於智能不足的定義,多採「社會能力不足」與「智能低下」雙重標準,適應行為欠佳乃鑑定智能不足的一項必要條件。美國智能不足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Mental Retardation)建議在九項的應用性社會技能:溝通能力、自理能力、家居能力、社會技巧、社區利用能力、保健與安全維護能力、學科基本能力、休閒能力、工作能力中,若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受到限制,即為適應能力缺損。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適應行為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