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銅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gǔ
解釋:
  1. 樂器名。屬於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緻的紋飾。流行於中國大陸廣西、廣東、雲貴、湖南等少數民族地區。
    【例】銅鼓是古代用做祭祀、賞賜及進貢的重器。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銅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óng gǔ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用銅鑄成的鼓,鼓腔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緻的紋飾。此種打擊樂器流行於大陸地區廣西、廣東、雲貴、湖南、四川等少數民族地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銅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ng Ku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流行於中國廣西、廣東、雲南、貴州、四川、湖南等省之少數民族地區的打擊樂器,用青銅通體打造,呈圓形,由面、胴、腰、足、耳五部分組成,中空無底,兩側有銅環耳,鼓面和鼓身都有精緻的紋飾;大者面徑可達一百六十五厘米,小者僅十餘厘米,重量從幾十斤至數百斤不等。春秋初期即已出現。盛行於漢代,一般用於迎賓送客,慶祝新房落成、婚期賀喜、死喪哀悼及祭木鼓儀式等活動中,可獨奏、伴奏、或與編鐘、鑼、葫蘆笙等合奏,也是跳銅鼓舞的主要道具。可用手拍打或執槌敲擊,敲法有三種:一、平放直敲;二、懸吊或抬著橫擊;三、挎著或持於手上敲奏。銅鼓有單面、雙面兩種,分特大、大、中、小四個型號,大型與中型鼓最多,小型鼓較少。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銅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