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鋰硬錳礦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鋰硬錳礦的英文學名Lithiophorite是在1870年所命名的。晶體呈六方體或薄板狀,但相當少見,多數以葡萄狀、粒狀或塊狀之集合體型態出現。摩氏硬度低(2~3),比重在3.14到3.36之間,具有一組解理,呈雲母片狀。顏色以黑色系為主,條痕從黑灰色到綠黑色,晶體有很強的多色性。在自然界鋰硬錳礦可能產在(1)熱液礦床和沉積錳礦床的氧化帶裡,它是錳土(Wad)中相當常見的組成礦物;(2)帶狀鐵岩中;(3)富含鋰的花崗偉晶岩中;(4)鋁紅壤及鋁土中。伴生的礦物有錳鉀礦(Cryptomelane)、鹼硬錳礦(Hollandite)、褐錳礦(Braunite)、六方錳礦(Nsutite)、軟錳礦(Pyrolusite)、方鐵錳礦(Bixbyite)、三水鋁石(Gibbsite)、高嶺石(Kaolinite)、赤鐵礦(Hematite)等。
知識 1:
3.14~3.36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鋰硬錳礦
化學成分: A<sub>14</sub>Li<sub>6</sub>(OH)<sub>42</sub>Mn<sub>3</sub><sup>2
國外產地: (1)德國Saxony的Schneeberg和Eibenstock,Harz Mountains的St. Andreasberg,Thuringia的Saalfeld
學域-大分類: 地質-岩礦類
礦物分類: 氧化物
紀錄類別: 礦物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