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錢穆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林萬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錢穆(1895~1990)原名恩鑅,字賓四,別署未學齋主。江蘇省無錫縣人。七歲入私塾。十歲進果育小學校就讀。十三歲入常州中學堂中班就讀。十七歲轉入南京私立鍾英中學就讀。十八歲(1912)時,開始任教於鄉間小學。教學之餘暇從事自學,努力研究我國固有之經史子書及唐宋名家之古文辭,苦讀十年,而奠定其學術基礎。一九二一年十月,至廈門,應私立集美師範學校之聘,任教該校。一九二三年秋,應聘無錫江蘇省立第三師範學校為國文教師,講授[論語]、[孟子],從此更深入研究諸子之學。一九二七年秋,轉教於第四中山大學區蘇州中學(一九二九年秋,該校改名為江蘇省立蘇州中學),任國文科教師兼科主任,講授「國學概論」。
  一九三○年,撰述之[劉歆劉向父子年譜]乙文刊載於北平私立燕京大學之[燕京學報],由於舉證詳密,立論精確,為學界所推崇。燕京大學因此敦聘其為國文系講師,而北上北平。一九三一年秋,國立北京大學特聘其為歷史學系副教授,講授「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及「中國通史」,後升教授。又在國立清華大學、燕京大學、北京師範大學等校兼課。一九三七年,七七蘆溝橋事變發生,錢氏南下,經香港輾轉赴湖南,任教北京、清華及南開三所大學聯合組成之長沙臨時大學。後該校再遷昆明,即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授課地點分設於昆明、蒙自、宜良間,往來奔波,倍極辛苦。後應聘前往成都,任齊魯大學(借華西大學校舍上課)國學研究所教授,住成都前後近六年。這期間,除因應聘短期講學,而到武漢大學和貴州遵義之浙江大學外,大部分時間居於成都。一九四三年秋,改任華西大學教授,後兼四川大學教授。抗戰勝利後,仍留華西大學任教一年。一九四六年夏,東返上海。同年秋天,應聘至國立雲南大學,執教一年。仍東歸接無錫私立江南大學之聘兼文學院院長。一九四九年春,大陸局勢逆轉,政府遷廣州。錢氏應廣州華僑大學之聘,南下廣州;同年秋,前往香港,與逃亡來港之教授,共同創辨亞洲文商專科夜校。次年春,擬改夜校為日校不允,遂向港府申請立案,另行創辨新亞書院,以求教學獲得更積極效果。錢氏任院長,正式揭示其創辦新亞書院之教育目的:「在上溯宋明書院講學精神,並旁採西歐導師制度,以人文精神教育為宗旨,溝通世界東西文化。」經艱困奮鬥五年,錢氏與其他同仁的精神終於獲得很多人的尊敬、同情及支助。一九五四年五月起,美國雅禮協會正式與錢氏合作,協同發展新亞書院。接續而得美國亞洲基金會(Asia Foundation)、洛克斐勒基金會、哈佛燕京社等機構之金錢贈予與協助,而有新亞書院自建之學校建築與設備,促其具有國際學術地位。一九五五年三月,錢氏獲教育部頒授學術獎章與獎金;同年秋,復正式創立新亞研究所,招收各大學中國文學、歷史學系畢業生,使有深造機會。同年六月,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一九六○年元月,應耶魯大學之聘在該校講學半年,並獲頒授名譽人文學博士學位,以表彰其在中國歷史學、文學、哲學上之卓越造詣與對於中西文化交流之努力。一九六三年十月,錢氏手創之新亞書院(新亞研究所除外)成為香港中文大學的成員之一,惟仍任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院長。一九六五年六月,正式卸交院長職務;同年七月,應聘赴吉隆坡,至馬來亞大學講學一年。一九六七年十月,自港遷臺定居後,仍朝夕孜孜不倦,繼續從事研究撰述工作。一九六八年七月,當選中央研究院第七屆院士,隸人文組。次年十一月,完成[朱子新學案],歷時四年,凡九十萬言,自言:「苟非辭去新亞職務,此書亦終難寫出也!」不久,應私立中國文化學院之聘;又得故宮博物院院長之邀,以特聘名義為研究員,而得一研究室,讀書其中。一九七○年四月,應聘為國史館顧問。一九八五年七月,自私立中國文化大學退休。次年十二月,蔣經國總統禮聘其為總統府資政。一九九○年八月逝世,享齡九十六歲。
  錢氏著作等身,主要者計:[論語要略]、[國學概論]、[劉向歆父子年譜]、[老子辨]、[孟子要略]、[先秦諸子繫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孟子研究]、[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莊子纂箋]、[文化學大義]、[中國歷史精神]、[國史新論]、[四書釋義]、[陽明學述要]、[秦漢史]、[莊老通辨]、[兩漢經學今古文平議]、[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文學講演集]、[論語新解]、[朱子新學案]、[中國學術通義]、[靈魂與心]、[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歷史與文化論叢]、[中國哲學史]、[中國儒家思想]、[中西文化比較觀]、[中國學術之傳統與現代]、[抗戰時期之歷史教育]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錢穆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