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鏨 - 教育百科
ˋ
部 + 11 畫 = 19 zà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zàn
解釋:
[名]
鑿刻金石的工具。《說文解字.金部》:「鏨,小鑿也。」也稱為「鏨子」。
[動]
鐫刻、雕鑿。如:「鏨花」、「鏨字」。《紅樓夢》第六六回:「又將鴛鴦劍取出,……一把上面鏨一鴛字,一把上面鏨一鴦字。」《警世通言.卷一五.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你家常常鏨鑿什麼東西?」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sām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用來雕琢、鑿刻的工具。
    例如:石鏨 tsio̍h-tsām(鑿石頭的工具)。
  2. [動] 雕刻石頭或金屬。
    例如:鏨字 tsām jī(雕刻字)。
  3. [動] 砍、剁。用刀子大力剁東西。
    例如:鏨雞肉 tsām ke-bah(剁雞肉)、白鏨雞 pe̍h-tsām-ke(白斬雞)。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石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