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鐃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部 + 12 畫 = 20 náo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o
解釋:
  1. 樂器名:(1) 青銅製的打擊樂器,形似鈴無舌,體短而闊,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一般以大、中、小三件為一組,用以止息擊鼓。 (2) 銅製的打擊樂器。一副兩片,形狀像鈸,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
    【例】鐃鈸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náo
解釋:
[名]
樂器名,古代金屬擊樂器:(1)青銅製,形似鈴無舌,體短而闊,有中空的短柄可安木把。一般以大、中、小三件為一組,用以止息擊鼓。《周禮.地官司徒.鼓人》:「以金鐃止鼓,以金鐸通鼓。」漢.鄭玄.注:「鐃如鈴無舌,有秉,執而鳴之,以止擊鼓。」(2)銅製擊樂器。一副兩片,形狀像鈸,但中間隆起部分較小。《清史稿.卷一○一.樂志八》:「鐃,笵銅為之,面徑一尺二寸。中隆起,穿孔貫紃,左右合擊。」
[動]
攪擾。通「撓」。《莊子.天道》:「萬物無足以鐃心者,故靜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âu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