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鑑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部 + 14 畫 = 22 jiàn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鏡子。如:「銅鑑」。
  2. 照、映照。如:「光可鑑人」、「水清可鑑」。
  3. 審察、細看。如:「鑑別」、「鑑定」、「鑑賞」、「鑑證」。
  4. 作為證明的信物。如:「印鑑」。
  5. 可以作為警惕、教訓、紀念等的事物。如:「殷鑑不遠」、「前車之鑑」。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解釋:
  1. 鏡子。
    【例】銅鑑
  2. 可以作為警惕、教訓、紀念等的事。
    【例】前車之鑑
  3. 作為證明的信物。
    【例】印鑑
  4. 照、映照。
    【例】光可鑑人、水清可鑑
  5. 審察、細看。
    【例】鑑別、鑑定、鑑賞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iàn
解釋:
[名]
1.鏡子。《莊子.德充符》:「鑑明則塵垢不止。」《新唐書.卷九七.魏徵傳》:「以銅為鑑,可以正衣冠。」
2.視察、觀照的能力。如:「知人之鑑」。
3.可以作為警戒、警惕的事。如:「前車之鑑」。《墨子.非命下》:「為鑑不遠,在彼殷王。」
4.作為證明的信物。如:「印鑑」。
5.姓。如明代有鑑明復。
[動]
1.照。《莊子.德充符》:「人莫鑑於流水,而鑑於止水。」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五.滇遊日記三》:「泉混混平吐,清洌鑑人眉宇。」
2.審察、視察。三國蜀.諸葛亮〈正議〉:「魏不審鑑,今次之矣。」唐.王勃〈為人與蜀域父老書〉:「鑑物於肇不於成。」
3.警戒、戒勉。唐.杜牧〈阿房宮賦〉:「後人哀之而不鑑之。」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àm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鑑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