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鑼 - 教育百科
ˊ
播放
部 + 19 畫 = 27 luó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一種打擊樂器。狀如銅盤,用槌敲擊而發聲。如:「銅鑼」、「鑼鼓」、「敲鑼打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鑼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解釋:
  1. 樂器名。屬打擊樂器。為銅製的淺平圓盤,用槌敲擊發聲。
    【例】銅鑼、鑼鼓 ◎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uó
解釋:
樂器名,打擊樂器。為銅製的淺平圓盤,用槌敲擊以發聲,形制各地不同,種類繁多,用途廣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amtam
作者: 李小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鑼是金屬造成的打擊樂器,它有一個圓形的碟身,碟身中央向內凹,通常是垂直掛在支架上,用軟頭槌子敲打。
參照:
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銅鑼。平圓形狀像銅盤的打擊樂器,旁邊有穿繩掛著槌子,可用來打擊。
    例如:拍鑼 phah lô(敲鑼)。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鑼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北管銅類:
由響銅所製,其狀如圓盤,直徑較大,直徑約一尺,靠鑼槌敲擊鑼面而發音,鑼鎚為木製。「大鑼」的面積比小鑼大,打擊的木棒頂端需包綿布,敲擊時發出「匡匡」的聲音,另外,有一種更大型的鑼,中間有一凸出圓臍。 聲音宏大低沈,餘音較長,適合用來渲染氣氛和加強節奏。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