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閻若璩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án ruò qú
解釋:
人名。(西元1636~1704)字百詩,山西太原人。清初學者,人稱潛邱先生。工詩古文,深通經史,長於考證,嘗辨古文尚書之偽。著有古文尚書疏證、潛邱劄記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閻若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閻若璩(1636~1704)字百詩,清山西太原人;世業鹽莢,寓淮安。父修齡,以詩名家;母丁氏亦工詩。若璩幼受書,即好深思,質甚魯,百遍始略上口,又多病,母每禁其誦讀,遂闇記不復出聲,如是者十年,一日自覺豁然,再觀舊所習本,了無疑滯。年十五,以商籍補山陽縣學生員,精究經史,深造自得,海內名流過淮,必主其家。年二十,讀〔尚書〕至古文二十五篇,即疑其偽;經沈潛三十餘年,乃盡得其癥結所在,作〔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引經據典,一一陳其矛盾之故,古文之偽大明。西河(奇齡)撰〔尚書古文冤詞〕寄若璩,終不能以強辭奪正理,因若璩凡所抉摘,能得確證,皆不易之論。
  〔清儒學案‧潛邱學案〕附錄載:「康熙元年(1662)若璩始遊京師,合肥龔尚書鼎孳為之延譽,由是知名;旋改歸太原故籍,補廩膳生。康熙十八年應博學鴻儒科試,報罷,顧亭林以所撰〔日知錄〕相質,即為改定數條,亭林虛心從之。康熙三十一年,客閩歸後健菴(乾學)延至京師,尊為上客;每詩文成,必屬裁定,曰:『閻先生學有師法,非吳志伊輩所及也。』合肥李相國天馥亦云:『詩文不經百詩勘定,未可輕易示人。』後從健菴修〔一統志〕,局中人輯其緒論一編,曰:閻氏碎金。」其受推重若此。
  趙秋谷〔執信〕在所撰墓志銘中指出:「先生(若璩)非今之人,蓋古之學者也。其於書無所不讀,又皆精晰而默識之;其篤嗜若當盛暑之慕清涼也,其細密者織紉者之絲縷纖縞也,其區別若老農之辨黍稷菽粟也,其用力雖壯夫駿馬日馳數百里不足以諭其勤,其持論雖法吏引囚決獄、具兩造、當五刑不足以喻其嚴也。」杭大宗(世駿)撰閻若璩傳曰:「若璩學長於考證,辨覈一書至檢數書相證,侍側者頭目皆眩而(若璩))精神湧溢,眼爛如電,一義未晰,反覆窮思,飢不食,渴不飲,寒不衣,熱不解,必得其解而後止。自言有志之士,務在盡己,所受於天之分而力學以盡其才,固自有可傳之道,與可以比擬之人,而無取乎過高之學。先後輩名流咸以文學相質,詳細條答,雖熟記之書必檢示出處,或閱他書可以印證者,輒復手錄示之,或數年後猶時時劄記馳書告之。」其好學不倦、一絲不苟之精神於此可見。另戴東原亦曰:「百詩讀書,讀一句書,能識其正面背面。」
  若璩著作除上述〔古文尚書疏證〕八卷外,尚有〔四書釋地〕一卷,其續編兼及人名、物類、訓詁、典制、經解等,共為五卷;事必求其根柢,言必求其依據,旁參互證,多所貫通。李越縵曰:「百詩所著書自當以〔四書釋地〕為最。」又著〔潛邱劄記〕六卷、〔毛朱詩說〕一卷,手校〔困學紀聞〕二十卷、〔日知錄補正〕、〔喪服翼注〕、〔宋劉攽、李燾、馬端臨、王應麟四家逸事〕、〔博湖掌錄〕諸書,詩則有〔眷西堂〕、〔許劍亭〕、〔秋山紅樹閣〕、〔窈窕居〕諸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閻若璩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