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阮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ǎn xián
解釋:
  1. 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詳,三國時魏國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東南)人,阮籍之姪。性任達不拘,長於音律,為竹林七賢之一。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擅長奏直項琵琶。
  2. 樂器名。一種彈撥樂器。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古稱秦琵琶或月琴。晉人阮咸善於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
    【例】阮咸常用的有大阮和中阮兩種,是國樂演奏中的重要彈撥樂器。 △大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阮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ruǎn xián
解釋:
1.人名。字仲容,生卒年不詳,三國時魏國陳留尉氏(今河南開封東南)人,阮籍之姪。性任達不拘,長於音律。唐代流行的琴曲〈三峽流泉〉相傳為他的作品。擅長彈奏直項琵琶。為竹林七賢之一。
2.樂器名,彈撥樂器。古稱秦琵琶或月琴。圓形音箱,直柄,四弦,原為十二品位。晉人阮咸善於彈奏此種樂器,故稱為「阮咸」。唐代武則天時發展為十三品位,今增為二十四品位,有低音阮、大阮、中阮、小阮之分。可做為獨奏、合奏之用。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阮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國樂琵琶類:
彈弦樂器,漢武帝時已有記載,古代稱秦琵琶,相傳晉時竹林七賢中的阮咸善彈此樂器,故又名「阮咸」,現代稱阮。阮於1955年經改良後,現有大阮、中阮、小阮,低阮,包括高音、中音、次中音和低音四個聲部。琴首、琴頸和琴箱框板用色木、樺木製成,琴頸貼紅木紙板,面板背板用桐木製,面板中間偏上方開有兩個彎月形或圓形音孔。有十七至二十四品位,按十二平均律排列,用撥子彈奏。在民間戲曲及說唱樂中常見。在現代國民族管弦樂團合奏中多參與伴奏,目前最常用的為中阮及大阮。
資料來源: 臺灣音樂館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