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阿加西滋 - 教育百科
西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gassiz, Elizabeth Cabot Cary
作者: 黃玉清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卡麗.阿加西滋(1822~1907)是美國瑞克里夫學院(Radcliffe College)首任院長;〔美國著名女性1607~1950自傳辭典〕(Notable American Women 1607~1950, A Biographical Dictionary)將她列為著名女性。她生於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Boston, Massachusetts),原姓卡里(Cary),在七個孩子中,排行第二,一如其他兄弟姊妹,均由女家庭教師教導課業,唯獨她由於身體纖弱,而未入學就讀。她擅長交際,因此很容易便從家庭圈子,打入波士頓上流社會。她的姊姊在一八四六年嫁給哈佛大學希臘文教授費頓先生(Cornelius C. Felton),藉由這層姻緣將卡麗.阿加西滋帶入劍橋知識圈裡。在一次費頓先生的晚宴裡,她認識了著名的瑞士自然學家路易士先生。他是為一項科學任務而到美國,卻留下來接受了哈佛勞倫斯科學院(Harvard Lawrence Scientific School)教授職位。她於一八五○年嫁給路易士.阿加西滋(Louis Agassiz)先生。
  婚後相夫教子(先生前妻的三個子女),並記錄她先生所有的演講詞,作為爾後出版之用。她在呈現二手資料方面有過人的才華,既具備精確性、權威性,又兼有生動活潑的特性。一八五九年與一八六五年,她兩度出版〔海洋動物學導論〕,後一次係與其兒子亞歷山大(Alexander)共同執筆。一八五四年,與其先生在劍橋昆西街三十六號建造巨宅之後,突然興起創辦女子學校的念頭,以填補其先生熱愛收藏之開銷需要,並減輕他不得不接受安排次數繁多的公開演講。許多哈佛大學教授前來支援於一八五五年開辦的阿加西滋學院,不過仍以阿加西滋先生為明星教授。阿加西滋女士負責視導與財務工作。她很少授課,頂多是輔導八十位年齡介於十五至十八歲間的學生,或列席她先生的課堂。至一八六三年家計已有改善,可是學院卻關閉了。此後她伴隨先生到南卡州查爾士頓(Charleston, S.C.)的醫學院講學,並旅遊歐洲大陸。〔巴西的謝亞探險〕(The Thayer Expedition to Brazil)詳記其先生之演講、觀察、旅行遊記。旅遊後一項主要的文獻與科學成果是出版了[巴西之旅](A Journey in Brazil),暢銷一時。
  一八七三年,她協助先生於布札灣的班尼凱斯島(Penikese Island in Buzzard's Bay),規劃設立男女合校的安德生自然史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Natural History),首開夏季學校與海洋實驗室之先河。一八七三年,阿加西滋先生辭世,當時阿加西滋女士已是五十一歲,對創辦瑞克里夫學院興致高昂。時值劍橋居民吉曼夫婦正有女兒適為進入大學年齡,一所由哈佛教授上課的女子高等學府在七位女士的催生下,遂孕育形成。阿加西滋女士在獲邀加入的眾女士中,排第六位。一八七九年九月,與哈佛大學合併的課程於焉開始,共有年輕女學生二十七人。一八八二年始正式以「女子大學教學學會」(Society for the Collegiate Instruction of Women)為名,由阿加西滋女士擔任會長,其職責包括募款以及與哈佛大學重要主管的聯繫工作。雖然教授均來自哈佛大學,事實上兩校間並無關聯。直到一八九三年,始決議由哈佛大學批准教授的派任,此外一切事務均由學會負責。學位證書以雷克理夫為名,由兩校校長共同簽發,蓋上哈佛大學戳記。她擔任會長之初,曾遭遇過去合併學生之攻訐,認為哈佛大學做的太少,而她又太過保守。折衝結果,獲致的共識是哈佛大學研究所接受瑞克里夫學生,但不頒授哈佛大學學位。幸蒙哈佛大學校長鼎力支持,加上阿加西滋女士強而有力的申辯道:「若說我們的能耐有限,但是哈佛教授們……的積極的、誠摯的支持,比起金錢更重要」,依哈佛大學校長之見,是阿加西滋女士的尊嚴與統整,使一場風波為之平息。瑞克里夫內部重組之後,她仍留任會長,但增加了一位評議員與一位院長。一八九九年,她請辭職務,無奈同事們群起反對,只好答應續任榮譽會長職。
  阿加西滋女士強調瑞克里夫在訓練師資方面的價值,同時肯定純為女性教育而努力的意義。她相信自然法則阻礙了女性的某些生涯發展。她不贊成瑞克里夫設置學位提供女性學位(ladies degree),堅持應與哈佛大學採取完全相同的標準,她也為切斷與哈佛大學的關聯性,而另創一所女子大學,是不足取法的、膚淺的。對學生而言,她是理想的偶像人物。誠如一位同事所言:「她不願聽人說學院是她創辦的」,但是除她之外,確實無人可為學院與哈佛大學間建立如此深厚的關係。其貢獻雖只是為美國男女合校樹立了一半根基,但在那個時代,確實是古老的東部地區女性接授教育最可行的步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阿加西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