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陂塘 - 教育百科
ˊ
ˊ
pí táng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pí táng
解釋:
1.陂,水澤大池。塘,人工修築的小水池。陂塘指因自然的水池加以人工的建設,以為灌溉之用的水利工程。《國語.周語下》:「疏為川谷,以導其氣;陂塘汙庳,以鍾其美。」《宋史.卷三○四.王濟傳》:「縣有陂塘數百頃,為鄉豪斡其利,會歲旱,濟悉導之,分溉民田。」
2.特指桃園臺地上的人工灌溉水塘。桃園臺地是個切割臺地,河谷深而水位低,位於高處的農田灌溉困難。臺地表面厚覆的紅色黏土層,不適農耕,卻適儲水。從清朝開始,當地居民便利用此特性,從緩斜坡地挖集黏土,堆築在坡下成岸,用以阻聚山泉雨水,而形成陂塘。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陂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相關資料連結
南四縣
釋義:
相似詞: 【魚塘】
對應華語: 池塘、水塘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陂塘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