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隧道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dào
解釋:
  1. 貫穿山脈、海峽、河道或地下,供行人、車輛等通行的通道。
    【例】這條隧道貫通兩地交通,從此人車不必再繞山而行。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隧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uì dào
解釋:
1.貫穿因山脈或海峽等地形因素阻隔的通道。如:「雪山隧道」、「海底隧道」。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比水注》:「隆山南有一小山,山阪有兩石虎相對,夾隧道,雖處蠻荒,全無破毀,作制甚工,信爲妙矣。」宋.鄧牧《洞霄圖志.卷六.碑記門.天柱觀記》:「今天柱山即《真誥》所謂大滌洞天者也,內有隧道,暗通華陽。」
2.古稱墓前的甬道為隧道。《晉書.卷三四.列傳.杜預》:「其造冢居山之頂,……其隧道唯塞其後而空其前。」唐.褚亮〈左屯衞大將軍周孝範碑銘并序〉:「薨徂之日,朝野興悼,恩加丘隴,禮備哀榮,爰命有司,立碑隧道。」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隧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unnel
作者: 洪如江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條在地下開挖而成的細長空間,其長度遠大於寬度或高度,通常是水平或近乎水平,但也有一些是傾斜的。公路、鐵路、或水路,穿越高山,常開挖隧道,以縮短距離,而免翻山越嶺之苦。在大都會之中,也常開挖隧道,建設地下鐵路。
  在力學上而言,山岳隧道(覆蓋較深)所受之作用力為大地應力(tectonic stresses)而非慣性力。台灣地區之山岳隧道,大地應力之大小達幾個MPa(幾十個 kg/cm2);挪威之山岳隧道,大地應力可達數十個MPa(數百個kg/cm2)。而房屋建築所受到之慣性力(自重與地震力),一百層高樓者不過一個MPa左右而已。
  世界上最著名的交通隧道有日本本州青森而通至北海道函館市之責函隧道(全長約54公里)、英法海峽隧道(全長約52公里)。至於金門島的許多軍事隧道,也是舉世聞名,但未公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隧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tunnel
日期: 2003年10月
出處: 測繪學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以人工建造方法,使交通路線或導水溝渠貫穿於地下之通道,如山區隧道,地下隧道,海底隧道等。其目的在於避免路線之陡峻坡度及過大彎曲,且可縮短距離。路線隧道之淨高應依車輛之最大限為準,並應有0.2%之最小坡度,以利排水。較長之隧道須有通風設計。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隧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磅空 相關客家語 暗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