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傳會議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chuán huì yì
解釋:
透過各種電子連線設備,如傳真機、電子黑板及各種電訊傳播系統,使與會者可在同一時間內,於不同地點進行會議的方式。也稱為「電訊會議」。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電傳會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eleconferencing
日期: 2003年6月
出處: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泛指音訊會議、電腦會議及視訊會議等之辦公室自動化應用系統。電傳會議是利用電腦、網路及影音設備供多人在不同地點同時參與會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傳會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Teleconferencing
作者: 侯志欽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傳會議是指以電子形式傳遞音訊、視訊或資料,進行雙向或多向會議,基本形式包括語音(電傳)會議、視訊(電傳)會議、電腦會議等;其中音訊及視訊會議可透過衛星、光纖或微波傳送,電腦會議則以電腦網路傳送。
  運用電傳會議主要優點,是可透過會議系統彼此對話或看到對方影像,突破空間限制,達成即時互動及進行意見交流,增加親切感,也減少人員旅行時間及花費。
  在教育上運用電傳會議可將優良師資與各地學生共享,相隔甚遠的師生亦可作線上討論,解決學習疑難,許多國家的高等教育機構、工商企業界均加以使用。
  電傳會議必須在各個會議定點設置或租用音訊、視訊器材及衛星傳送接收設備,目前費用仍屬高昂,但未來器材普及與數位訊號壓縮技術進步後,將有更多的運用與發展。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傳會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Teleconferencing
作者: 林麗娟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傳會議乃指以通訊的科技連接不同地點的人們,共同進行討論的活動。其規模範圍小自地區性的閉路電視(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大至利用人造衛星以進行橫跨國際間的立即溝通。一般而言,電傳會議的科技在商業、軍事、外交方面應用較廣,然其傳達與接收方式依各環境支援之系統不同而異。而隨著通訊科技之進步,透過人造衛星以數位方式傳播並作雙向溝通的技術將逐漸成熟。ISDN (Integrated Service Digital Network)的研發即為一整合各式通訊型態的明顯例子。
  早期的衛星傳達的方式主要靠類比的聲音傳遞。而目前發展以數位訊息為主的傳遞方式及為了整合各種不同資訊型態。如今,電腦、多媒體、傳真、電子郵件、及電傳會議日益普遍以因應與日俱增的數據、資料,以及各種不同型態之訊息。為了配合這種多元化的傳輸功能,以數位方式為主的傳遞系統將繼續成為各種不同訊息型態傳輸之發展方向。
  電傳會議的應用突破了隔空面對面交談的障礙,並節省人們聚集開會所必須負擔的旅行,以及住宿之開銷,為未來通訊發展之趨勢。電傳會議所提供的型態包括可以互通音訊的音訊會議(Audio Conference)方式、互通視訊的視訊會議(Video Conference)方式等,甚至可以配合電腦終端機或電視頻道同時提供電子文獻。藉由乙太網路(EtherNet)、區域網路(LANs)的普及,各個行業的專家、學者可以用電傳會議的方式即時的交流、交換意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傳會議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