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電腦網路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nǎo wǎng lù
解釋:
  1. 兩部或多部電腦利用通訊線路連結在一起的組態。電腦經由網路的功能,可以達到資源共享、資訊交換、網路會談等種種便利。有的網路是一部電腦對多部終端機連接,有的是多部電腦對接。依電接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星狀網路、環狀網路、匯流排網路等。
    【例】利用電腦網路傳播資訊,可達到遠距教學的效果。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電腦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diàn nǎo wǎng lù
解釋:
兩部或多部電腦利用通訊線路連結在一起的組態。電腦經由網路的功能,可以達到資源共享、資訊交換、網路會談等種種便利。有的網路是一部電腦對多部終端機連接,有的是多部電腦對接。依電接方式不同大致可分為星狀網路、環狀網路、匯流排網路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電腦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puter Network
作者: 莊志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電腦網路」是一種通訊系統,將分散在不同地點的電腦系統聯結起來,而使得原本各自獨立的電腦系統可以互通訊息與共享資源。電腦網路系統可能是簡單的兩部電腦透過低速度的數據機相連而成之系統,也可能複雜到像使用TCP/IP的網際網路(internet),將超過千萬部各式各樣的電腦系統聯結起來。
  電腦網路的規模,基本上是根據電腦分布的範圍而定,若僅侷限於一棟建築物或校園內的外區域,這種電腦網路稱為區域網路(local area network);但如果分散的範圍涵蓋不同的城市或國家,則稱為廣域網路(wide area network);還有一種網路的規模在區域網路和廣域網路之間,稱為都會網路(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其範圍在一個城市或都會區內。至於網路的連線則可以是光纖、同軸電纜或是一般的雙絞線。速度高的用光纖,速度低的用雙絞線。無線通訊設備如微波、紅外線等,也是常用的連結媒體。
  以各種連接媒體,將電腦連上電腦網路,使用者便可在網路進行各種活動,較典型的網路應用有下列幾種:
  1.和其他電腦的使用者交換電子郵件(electronic mail):這是在網路上,人與人交換訊息所用的最普遍的方式。
  2.在電腦系統間交換檔案:如此,就不需要郵寄磁片或磁帶,且時效也比較經濟。
  3.共用電腦週邊設備:共用的週邊設備可從印表機到磁帶機、磁碟機或是多媒體設備,如此一來就不需要每一部電腦都裝有這些設備,而可以透過網路系統來使用,顯然這種共用的方式也相當省錢,因為好一點的周邊設備,都要比一部電腦貴。
  4.在另一部電腦上執行程式:如果另一部電腦有高強的計算能力,或自身的電腦沒有執行所需的設備,就可以將程式傳送過去執行。
  5.遠端登錄(remote login):如果使用者在遠端的電腦有帳號的話,則連接此電腦,以自身電腦為終端機來登錄,就可以使用遠端電腦系統的資源。
  一套完整通用的網路系統(networking system)基本上是非常龐大與複雜的,主要的原因是各種不同的傳輸媒介(transmission media)與其存取方法,以及各式各樣的網路陣形(topology),再加上同質異質的電腦系統與網路的纏連糾結。因此,要建立這樣的網路系統,其內部結構都會採用階層化設計(layering)以減輕設計的複雜度;兩套可互相通訊的網路系統,不僅內部的階層構造是相同的,而且訊息的包裝與拆封也是相對等的;換言之,相對等的階層必須有可交流的通訊協定(protocols),通訊協定主要是定義訊息的格式與傳送收受訊息的控制規則。目前公認的標準是國際標準組織(ISO,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的開放系統連接模式(OSI,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電腦網路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