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食物中毒 - 教育百科
ˊ
ˋ
ˋ
ˊ
shí wù zhòng d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í wù zhòng dú
解釋:
飲食某種食物後所發生的中毒現象。多因食品本身含有毒素、化學毒物或細菌在其中繁殖而產生毒素所引起,亦有因食用互相排斥的食物而導致中毒。人食用這些食物後,在極短時間內,會產生腹痛、嘔吐、發燒、腹瀉等中毒的症狀,嚴重時甚至會昏迷、虛脫或死亡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食物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od Poisoning
作者: 劉淑媛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食物中毒乃食物因清洗不淨、烹煮的時間不足、處理的方法不對、儲存的方式不當而使食用的人發生嘔吐、腹瀉、胃部抽筋等中毒症狀;患者都應即刻就醫治療。
  造成食物中毒除農藥外,還有寄生於豬肉的旋毛蟲和細菌、不合格食具器皿、防腐劑、著色劑等。
  1.農藥:農友使用不當、食用者清洗不淨而引起。
  2.旋毛蟲:寄生於豬肉,中毒者會腹瀉、肌肉酸痛、發燒、寒顫、流汗,嚴重者會致命,故有早期症狀,應趕快就醫診治。
  3.細菌:(1)沙門氏菌:家禽、肉類、蛋、乾燥食品、乳製品都是易致病食物。症狀有上吐下瀉、頭部劇痛、腹部抽筋、發燒。感染後十二至三十六小時內發病,嚴重者會引起高燒,甚至死亡。(2)黃金葡萄球菌:易致病食物有奶油、牛乳、蛋糕、家禽肉、洋火腿、臘腸、乳酪。症狀有上吐下瀉、虛脫、腹部抽筋。感染後三至八小時會發病。(3)肉毒桿菌:薰魚、烹煮不當的肉類為易致病食物。症狀有複視、噁心、嘔吐、無法吞嚥、呼吸器官逐漸麻痺且說話有困難。感染後十二至三十六小時發病,此類中毒有致命的危險性。(4)魏氏桿菌:雞湯、肉湯都是易致病的食物。患者有腹瀉、腸胃發炎、噁心等症狀。感染後八至二十小時內發病。
  4.不合格器皿:塑膠製品、含有鉛等重金屬成分,或彩繪色料含有毒性。
  5.防腐劑:硝、硼砂等過量都會引起中毒。
  6.著色劑:過量對健康亦有害。
  發現食物中毒後送醫前的急救方法有:
  1.發現吃下的食物有問題時,先飲大量溫開水,再催吐。
  2.有症狀發生時,保存剩餘的食物、食物容器、嘔吐物、排泄物一併送醫鑑別診斷。
  3.保暖、預防休克。
  4.供給大量的水分,鹽水或生理食鹽水更好。
  5.若昏迷採復甦姿勢。
  6.必要時施行心肺復甦術(CPR)。
  個人和環境的清潔是防止食物汙染和疾病傳染的最佳方法,凡患傳染病和有傷口發炎及皮膚病的人都不可以處理食物,另外選購及儲存食物都要適當,食物的準備和烹調過程更要處處留意。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食物中毒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