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養士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養士」是指戰國時代國君及大夫尊養士人的一種風氣。自周平王東遷,王宮失守,學在四夷,學術傳播於民間,平民學者逐漸興起,某些士人懷抱深厚的學養與救世熱忱,乃受到諸侯的尊重和禮遇,如魏文侯尊事子夏、段干木、李克、吳起,魯繆公尊事子思。後來民間學術日益擴展,學者漸增,諸侯希望士人助其富國強兵,遂爭相羅致士人(包括學者和武士),規模日漸擴大,著名的有越王勾踐養士六千人,齊國孟嘗君、魏國信陵君、趙國平原君和楚國春申君各號稱養士三千人,秦相國呂不韋也有三千門客。這些士人學派相異,水準不齊,有的確實懷抱實學,以仁義道德或富國強兵之術貢獻君主;也有雞鳴狗盜、擊劍扛鼎之徒,還有些則只是濫竽充數。綜而觀之,諸侯大夫的養士,使當時的平民學者有了發展的出路,因而間接鼓勵了學術的發展,並且戰國士人也確實對當時的政治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諸侯的爭相招徠士人,促使士人周遊列國,使當時各地的學術與文化得以互相交流,對於後來文化的統合也頗有一些助長作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養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