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香港蠑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Hong Kong Newt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Trituroides hongkongenesis (Myers & Leviton, 1962)
形態:
成體大約15公分,外表粗壯,背部色深,褐色或橄欖色,頭扁平,身體背面從頭後到尾部有一中間稜脊,接近尾部呈帆狀。腹面為黑色底,但有不規則紅色斑紋,唯從泄殖腔開口到尾末端則成一明顯紅色線條,指4趾5。
分布:
在香港、九龍、大帽山等地。
生態習性:
生活在山區溪流,尤其是小水潭附近,岸邊長有水生植物。以蚯蚓、蝌蚪、小蝦或水棲昆蟲為食。繁殖季從11~2月。卵黏附在水生植物上,每次約可產120個,約3~6個星期孵化,蝌蚪期約7個月。此種雖在1962年被命名為香港特有種,但在華南有極為類似之種類,故其分類地位還可深入探討。
綱:
兩棲綱(Class Amphibia)
目:
有尾目(Order Caudata)
科:
蠑螈科(Family Salamandr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香港蠑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