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馬面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ǎ miàn
解釋:
1.設在城堡短牆上的戰棚。宋.沈括《夢溪筆談.卷一一.官政一》:「其城不甚厚,但馬面極長且密,予使人步之,馬面皆長四丈,相去六七丈。」也稱為「馬面戰棚」。
2.地獄中的鬼卒。《景德傳燈錄.卷一一.隴州國清院奉禪師》:「釋迦是頭獄卒,祖師是馬面阿旁。」《儒林外史》第四三回:「又叫家丁妝了一班牛頭馬面,魔王夜叉,極猙獰的怪物。」
3.馬的臉部或頭部,亦指像馬首之狀。如:「牛頭不對馬面」。《北史.卷五四.列傳.斛律金》:「光字明月,馬面彪身,神爽雄傑,少言笑,工騎射。」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馬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bé-b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馬臉,指人的臉形較長。
  2. [名] 指地獄中的鬼卒。
    例如:牛頭馬面 gû-thâu bé-bīn。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馬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馬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