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駮 - 教育百科
ˊ
ˇ
部 + 6 畫 = 16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傳說中的猛獸。《山海經.西山經》:「中曲之山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音,其名曰:『駮』,是食虎豹。」
[動]
1.駁正、非難。參見「駮議」條。
2.矛盾、違逆。《後漢書.卷二四.馬援傳》:「條奏越律與漢律駮者十餘事,與越人申明舊制以約束之。」
3.辯論、提出異議。《漢書.卷八三.薛宣傳》:「宣謂修三年服少能行之者,兄弟相駮不可,修遂竟服,繇是兄弟不和。」
[形]
1.顏色雜亂。如:「斑駮」。
2.雜亂。《荀子.王霸》:「粹而王,駮而霸。」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