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鸕鶿 - 教育百科
ˊ
鶿
ˊ
lú cí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ú cí
解釋:
動物名。鳥綱鵜形目。形似鴉而黑,喉白,嘴長,善潛水捕魚,喉下皮膚擴大成囊狀,捕得魚就置於囊內。也稱為「摸魚公」、「墨鴉」、「水老鴉」、「烏鬼」、「魚鷹」。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鸕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ôo-tsî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魚鷹。禽鳥類。形狀像鴉,全身黑色,嘴長,喉嚨部分白色,善於潛水捕魚,喉下的皮膚擴大成囊狀,捕得魚後就放在囊內。正因為「鸕鶿」有這樣的特色,漁夫們常會利用這種鳥幫忙捕魚。
    例如:鸕鶿箍頷。Lôo-tsî khoo ām. (在鸕鶿的頸部用束箍束住,防止牠在幫忙捕魚時,把魚吞下去。)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鸕鶿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鸕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