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鹿茸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 róng
解釋:
  1. 初生的鹿角。鹿角在未發育完成前較為柔軟,上面覆蓋著密布血管的皮膚,長著天鵝絨般的細毛,故稱為「鹿茸」。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中醫用作滋補強壯劑,對體質虛弱、精神衰弱等有療效。
    【例】鹿茸切片後,依生長部位的不同,可分為血片和粉片兩種。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鹿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ù róng
解釋:
未長成硬骨、有茸毛、含血液、色如瑪瑙紅玉的雄鹿角。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中醫用作滋補強壯劑。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鹿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鹿茸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鹿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o̍k-jiông/lo̍k-liô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未長成硬骨、有茸毛、含血液、色如瑪瑙紅玉的雄鹿角。它是一種珍貴的中藥材,中醫常用來滋補養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鹿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鹿茸 相關客家語 鹿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