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黍 - 教育百科
ˇ
播放
ˇ
部 + 0 畫 = 12 shǔ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一種穀類植物。一年生草本。果實帶黏性,可以釀酒。
  2. 玉蜀黍:一年生草本植物,葉長而大,果實可為糧食。或稱為「玉米」、「包穀」。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解釋:
  1. 植物名。禾本科稷屬,一年生草本。葉細長而尖,有粗毛,平行脈。果實呈淡黃白色,帶黏性。宜於大暑時植於旱田。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shǔ
解釋:
[名]
1.植物名。禾本科黍屬,「黍子」之簡稱,參見「黍子」條。
2.古代的一種酒器。《呂氏春秋.慎大覽.權勛》:「臨戰,司馬子反渴而求飲,豎陽穀操黍酒而進之。」漢.高誘.注:「酒器受三升曰黍。」
3.二一四部首之一。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é/su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禾本植物。似小米而稍大,穀實白黃,具有黏性,可食亦可釀酒。也可泛指一般五穀雜糧。
同義詞: 黍仔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黍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黍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