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龍宮翁戎螺 - 教育百科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龍宮翁戎螺
英文名: Entemnotrochus rumphii
描述:
龍宮翁戒螺出現於古生代寒武紀,距今約五億七千萬年至四億九千萬年前; 繁盛於中生代,而由新生代開始漸趨絕跡。在民國57年開始陸續有漁船在東沙群島、釣魚台、台灣海峽撈獲活體,故可稱之為「活化石」。其主要特徵為殼口有一道裂縫,罅裂達殼底周圍之一半。口蓋比殼口大,殼呈黃色帶火焰色彩,直徑約10-23公分。
分布:
台灣分布: 台灣東北角,釣魚台,東沙島東北方世界分布 : 台灣、日本、印尼沿岸
作者: 臺灣貝類資料庫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海洋生物百科
學名: Entemnotrochus rumphii
介紹: 龍宮翁戎螺(亦即龍宮貝類)是出名的活化石,以前都認為是很早便已滅絕的原始貝類,但後來在深海中發現仍有現存的活生種。龍宮貝的特徵是在開口處有一道很長的橫縫,因為很稀有,體型較大的種類被貝類收藏家視為珍寶,而有不斐的價格。
資料來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_龍宮翁戎螺
資料來源: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學習資源海洋生物百科資料庫
授權資訊: 資料採「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