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龍樹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óng shù
解釋:
古印度佛教大師的法號。初期中觀派的代表,主張一切皆空。在他的著作中,利用窮舉歸納的方式,證明實體論的謬誤。他的思想和論證方法,成為後來大乘發展的重要基礎。西藏人以他為大乘六莊嚴之一,在漢地尊他為八宗共祖。主要的著作有《中論》、《七十空性論》等。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龍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āgārjuna
作者: 余崇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龍樹Nāgārjuna(150~250),音譯那伽閼刺樹那,又作那伽夷離淳那、那伽曷樹那、或那伽阿順那,也譯作龍猛或龍勝;初期建立大乘佛教的大論師,南印度人,屬婆羅門(Bráhmana)種。天生穎悟,自幼學諸梵志的四吠陀、天文、地理、圖緯祕藏及其他各種道術無不通曉,且曾與契友三人以青藥隱身進入王宮侵凌美女,後其事敗露,三友人為王所斬,僅師一人身免。由此師感悟愛欲乃眾苦之本,遂入山詣佛塔,受戒出家,誦讀三藏九十日,更求他經無所得,遂入雪山,從塔中一老比丘授以〔大乘經〕,雖知實義仍未能貫通,然為摧破外道論師之義,而自起邪慢之心,佛經尚未盡曉,而自立新戒著新衣,獨處於靜謐的水精房中,當時有位大龍菩薩者,見而愍之,師接入海,於宮殿中開啟七寶藏,且授以方等深奧之經典,無量妙法,師受讀九十後通解,尋返南印度,大弘佛法,摧伏外道,廣明摩訶衍,而作〔優波提舍十萬偈〕;又作〔莊嚴佛道論〕、〔大慈方便論〕各五千偈,〔中論〕五百偈,〔無畏論〕十萬偈等,而使大乘教傳布全印度。
  龍樹的主要思想是在闡揚大乘佛教般若經的空性思想;所謂「空」既不是「零」,也不是「空無」,而是指「不可描述的」實在。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包括感覺、概念、意識和地、水、火、風等元素都是屬於一種相對的依存關係,是假借的概念(假名),是不真實的,沒有獨立的實體性或自性(無自性),宇宙萬物的實相是「空」也是「中道」;是不能用言語分別,不能用概念親證的一種最高存在,也就是所謂的「非有、非無,非亦有亦無,非非有非無」。在他論述世界的非真實性中,為了破除名相,排除因緣關係,並且還提出了不生不滅,不常不斷,不一不異,不來不去的「八不」概念。龍樹對大乘佛教思想開拓出了新的詮釋意義,而此思想觀念直接或間接地對中國佛教界產生了影響。
  龍樹著作宏富,主要者有:〔中論頌〕、〔十二門論〕、〔空七十論〕〔迴諍論〕、〔六十頌如理論〕、〔大乘破有論〕、〔大智度論〕、〔十住毘婆沙論〕、〔大乘二十頌論〕、〔菩提資糧論〕、〔寶行王正論〕、〔因緣心論頌〕、〔菩提心離相論〕、〔福蓋正行所集經〕、〔讚法界頌〕、〔廣大發願頌〕等,故有「千部論主」的美稱。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龍樹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