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通典]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友民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通典〕,凡200卷,唐杜佑撰。民48年(1959)臺北新興書局影印本;民67年臺北大化書局影印本;臺北板橋藝文印書館影印本。
  〔通典〕為「三通」之一,是查考我國歷代典章制度的一部資料彙編。該書係在唐劉秩所撰之〔政典〕的基礎上,綜合並參考許多文獻的相關內容,尤其是典制方面的史料,分門別類地加以整理、編寫、敘述、補充而成的史書。作者曾花了35年的時間(一說30年),自唐代宗大曆元年(西元766年)開始,至唐德宗貞元17年(西元801年)才編纂完成。
  所記典制時間,上自黃帝、堯舜時代起,下迄唐代天寶末年止;並以附載注文的形式,旁及唐肅宗與代宗兩朝的制度沿革。全書計分8門(典),其門類如下:
  巷 1-12     食貨典  12卷
  卷 13-28    選舉典   6卷
  卷 29-40    職官典  22卷
  卷 41-140    禮典   100卷
  卷 141-147   樂典    7卷
  卷 148-170   兵刑與  23卷
  卷 171-184   州郡典  14巷
  卷 185-200   邊防典  16巷
  有的版本又將卷148-170兵刑與分析為2門:即卷148-162為兵典,凡15卷;卷163-170為刑典,凡8卷,如此全書共計為9門(典)。每一門類前面有總論,敘事中寄寓論斷,間作小注,補訂材料。門下再分子目,以分述各事類典章制度的沿革與變遷。例如〔食貨典〕下,便分田制、水利田、屯田、鄉黨、賦稅、歷代盛衰戶口、丁中、錢幣、漕運、鹽鐵、鬻爵、榷酤、算緡、雜稅、平準、輕重等子目。
  該書具有下列3個特點:
  (一)創立政書「以類相從、按事敘述」的編纂方法。
  「政書」是我國史書的一種重要體裁,它以記述制度沿革為其內容主要重點。而它的內容結構形式則是杜佑創立的。他在編纂〔通典〕時,係將分散於編年和紀傳等體裁的史書中。有關典章制度、社會經濟發等材料,採分門別類的新形式,並依時代為序的記述方法,予以綜合、彙整。其文字敘述則採「敘、說、評、論、注」相結合的方式,以系統地展示各類典章制度的沿革史實。這種編撰方法,既可以使各類與制「以類相從」,又全面反映了典制演變發展的軌跡,因而能給人們提供系統、完整的知識。自〔通典〕確立這種政書體寫作法以後,歷代編撰的政書大都沒有脫離〔通典〕所立下的基本格局,而政書在歷史著作中的地位,也因此得以確立。
  (二)側重經濟制度、政治制度的內容要點。
  作者曾從地方官做到淮南節度使,又做過德宗、憲宗兩朝的宰相,熟悉典章制度。因此,非常重視政治、經濟制度沿革的記述。全書以「食貨」居首,「禮典」占全書內容的一半,「職官」、「兵刑」也寫得比較詳細,這些都是作者重視社會經濟、政治的史學思想的直接反映。篇章編排先「食貨」,而次「禮、樂」,則體現了杜佑的「教化之本,在乎是衣食」之思想觀點。此外,該書對於唐代的典制敘述非常詳備,參考材料又多取自當時的實錄、國史及政府檔案,是研究唐史的參考史料。
  (三)顧及「博採約取」的資料引用原則。
  該書參考資料豐富,文獻蒐集詳備,其取材範圍並不限正史,五經群籍以及漢魏六朝人之文集、注疏、奏疏等典籍,皆曾涉及,參閱和引證圖書不下200餘種。書中引用了許多經籍舊注,對古代經書中的訓詁資料,也有所保存。而其文字敘述皆能「詳而不煩,簡而有要」;所引材料又能秉持「謹嚴取捨、判斷精確」的原則。因此,參考材料雖多,但是全書剪裁有致,不蔓不枝,脈絡分明。條理清晰。
  三通之中,該書體例最稱謹嚴。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通典]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