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蠟 - 教育百科
ˋ
播放
ˇ
部 + 15 畫 = 21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由動、植物或礦物等所產生的油脂。不溶於水,有可塑性。常溫時呈現固態。如:「石蠟」、「蜂蠟」。
  2. 含蠟製成的物品。如:「蠟像」、「蠟筆」。
  3. 蠟燭:以蠟或其他油脂製成的照明用具。如:「停電了,快找蠟燭!」
  4. 蠟梅:落葉灌木。高二至四公尺。冬天開花,色黃像蠟。是大陸地區特有的植物。
  5. 味同嚼蠟:味道像是吃蠟。比喻淡然無味。如:「這頓飯吃來真是味同嚼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蠟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動、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
    【例】蜂蠟、石蠟
  2. 蠟燭的簡稱。
    【例】蠟燈
  3. 含蠟製成的物品。
    【例】蠟像、蠟紙、蠟筆
  4. 淡黃似蠟的顏色。
    【例】蠟梅、蠟櫻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動、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不溶於水,易熔化,具可塑性,可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如:「蜂蠟」、「石蠟」。
2.蠟燭。唐.皮日休〈春夕酒醒〉詩:「夜半醒來紅蠟短,一枝寒淚作珊瑚。」
[動]
以蠟塗抹。《晉書.卷四九.阮籍傳》:「或有詣阮,正見自蠟屐,因自歎曰:『未知一生當著幾量屐!』」唐.劉禹錫〈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講罷同尋相鶴經,閒來共蠟登山屐。」
[形]
淡黃似蠟的顏色。如:「蠟梅」、「蠟櫻」。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la̍h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名] 動物、植物或礦物所分泌的油質,易熔化,具可塑性,能用來防水或製作蠟燭。
    例如:石蠟 tsio̍h-la̍h、蠟紙 la̍h-tsuá。
音讀: la̍p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