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國聯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八國聯軍


教育Wiki

故事

八國聯軍(Eight-Nation Alliance)的導火線是中國長久以來受列強的壓迫教案和經濟壓迫,以及官營企業剝奪了生存之道,逐漸蘊積出一股排外反官僚的氣氛。這股氣氛到1898年集結在義和團身上。據說義和團起先與一般民眾結合,反對基督教教案,後來又逐漸與清廷的排外氣氛互通聲息,而倡言「扶清滅洋」。最後獲得清廷的支持,由山東而天津,終於進入北京,沿途攻擊外國人,破壞教堂,搗毀官營企業(如挖取鐵路枕木等等),在北京更包圍外國人於北堂和公使館區。而且西太后聽說「列強要逼西太后退位」的傳言,遂向列強宣戰。1900年,英、美、法、俄、德、奧、義、日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義和團抵抗不住。西太后帶著光緒皇帝逃往西安,命李鴻章等人和列強談判。於是1901年簽下了辛丑條約(註1.)。從此中國喪失了經濟、政治、軍事等等的自主權,淪陷為列強的殖民地。辛丑條約中規定中國賠款四億五千萬兩,分三十九年付清(到1940年)連本帶利,中國需付九億八千萬兩以上,約為清朝十年的歲入;再加上其它的借款,清朝每年須付賠款與借款四億兩千萬兩以上。中國財政已面臨破產局面,只好以債養債,或加重人民的負擔,而且,財政須外靠外國借款支持,在經濟上也失去了自主權。條約又規定撤除大沽砲台及北京到渤海灣之間的砲台,北京成為不設防的首都;外國軍隊可以屯駐於北京到渤海灣的重要地區,從此列強不必遠從己國派遣軍隊來攻打,只要利用這些屯駐軍隊即可讓清廷屈服。中國失去了軍事上的自主權。北京設立公使館區域,列強得屯駐軍隊加以防衛,這無異是治外法權的設立。同時又規定殺害或虐待外國人的城市停止科舉五年,強迫清廷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改為外務部,居於六部之上,這些說法可以說是干涉內政。條約中最值得注意的是把中國的首都至於列強控制之下,而公使館區的設定無異是變相的租界。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辛丑條約

英文關鍵字:Boxer Protocol

出處

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46~247。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