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初級團體和次級團體


教育Wiki

此為顧理(Cooley)所提出之團體分類,其指出初級團體多半存在於農業社會或相對關係較為親密的非正式團體之中,在團體間的關係滿足成員的基本情緒及心理需求,而次級團體則大多是指工業社會下現代組織正式團體的關係特質,透過有限的面對面互動下建立較微弱的認同,彼此間情感連結少。註1

初級團體(primary group)

(1)相對規模較小的團體

(2)團體成員彼此之間認識較久、較為熟識

(3)互動關係維繫較長

(4)屬於關係親密且經常面對面接觸

(5)彼此形成深厚友善的關係


傳統農業社會中,人們彼此間生活功能同質化,生活經常與從小熟悉的親友在同一聚落,故在生活中發展出來的團體模式趨近於初級團體。初級團體會影響到一個人的自我認知,也是一個人的情感和情緒支持的來源,一個人的社會化過程多半受到初級團體的影響。例:家庭可以說是最原初的初級團體,父母子女或夫妻之間的感情聯繫是親密而深切的,互動亦是真誠而頻繁的,彼此之間無可取代。

次級團體(secondary groups)

(1)通常是規模較大的組織

(2)人們間接觸時間較短

(3)互動關係不親密,彼此關係淡薄,保持距離

(4)只保留表面上的關係

(5)團體成員間的關係是來自工作上的正式關係互動,比較少情緒投入

隨工業化的發展,人們的經濟活動自家庭一道工廠的組織時,現代組織的生活經驗趨於普遍,人與人的關係越趨片面、形式化,於是次級團體就成為現代工業大型正式組織普遍的團體關係模式。註2

參考書目

註1:Craig Calhoun/Donald Light/ Suzanne Keller原著,林瑞穗編譯,《社會學概論》,(臺北市:麥格羅希爾,2004)。

註2: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臺北:巨流,2009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