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校氣氛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學校氣氛


教育Wiki

學校氣氛(school climate)

目錄

定義

係指學校教職員生對於學校整合情境的感覺,這種感覺是經過一段時間之後的感受,而不是第一印象。此種感覺不僅會影響教職員生的工作士氣與學習士氣,也會影響其對學校的滿意度。

起源

學校氣氛一詞可追溯到美國芝加哥大學學者哈品(A. W. Halpin)與柯羅夫(D. B. Croft)在1962年出版的專書;《學校組織氣氛》(The Organizational Climate of Schools)。該書指出,學校氣氛是由校長行為、教師的人格特徵、教師的社會需求、教師的士氣所組成,新的學校成員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就會體會到學校的氣氛。早期有關學校氣氛的研究主要以教師為研究對象,調查教師對於學校教師以及校長的知覺,調查內容包括教師間的親密度、教師對於工作的投入情形、教師的士氣、教師的工作困擾,以及校長的信賴度、校長的體諒心、校長的工作導向等項。隨後的研究則以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學生對於學習、尊重、組織的感受。就學術研究而言,學者史騰(G. G. Stern)將學校氣氛劃分為「高發展─高控制」、「高發展─低控制」、「低發展─高控制」、「低發展─低控制」四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次只強調個人發展的滿足,卻同時採取高度組織視導策略;第二種類型是只強調個人發展的滿足,並同時給於個人較高的自主空間;第三種類型是指不重視個人發展的滿足,並採取高度的組織視導策略;第四種類型是指不重視個人發展的滿足,但給予個人較高的自主空間。就學校實務而言,一班將學校氣氛分為積極、消極;向心、離心;溫馨、冷淡。積極的氣氛使人有受到激勵的感覺,消極的氣氛讓人趨於消沉;具有向心力的氣氛使人願意為工作盡心盡力,離心的氣氛容易讓學校陷入分崩離析的窘境;溫馨的氣氛讓人快樂的工作與學習,冷淡的氣氛使人不安於工作與學習。過去有關學校氣氛的探討曾經沉寂過一段時間,並由學校文化的分析取代,但近年又開始受到重視。教育學者與學校實務工作者發現,學校氣氛不僅影響學生在學校的學習表現,也會影響學校的整體效能,而且學校氣氛的營造比學校文化形塑所花的時間較少、困難度較低,因此,透過營造良好的學校氣氛以提升學生學習成效、降低學生暴力傾向與學校經營效能,乃成為美國當代教育研究的重要課題。教育部近兩年以「全人教育、溫馨校園、終身學習」為改革主軸,其中溫馨校園即在強調學校氣氛的重要性。但是有關學校氣氛的相關研究卻早已停滯不前,為落實教育改革,不論教育理論或實務界,均應積極投入,開發此一園地。

中英文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學校氣氛英文關鍵字:school climate

參考書目:

註1:吳清山、林天祐 (2005),教育新辭書,p.178 -179,臺北市: 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