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學策略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教學策略


教育Wiki

教學策略(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目錄

定義
泛指教師運用提供教材的方法、程序與技術,在教學上採用的策略通常是多種程序或技術並用(王文科,民93;Oliva,1992)
教學策略是以教師本位的直接教學,和以學生本位的間接教學,所建構的連續系統(Frazee&Rudnitski,1995)。課程專家相信當教學策略計畫和學生表現成果一致時,學習和成就將逐漸增加。換言之,運用良好的教學策略有利於教師效能和學習成就的提升。
直接教學策略(註1)
為求有效達成教導事實、規則和行動順序的過程稱之直接教學。直接教學大部分用於認知、技能、情意學習中較低層次的教學目標部分。
直接教學策略是以教師為中心,相信學習知識是從教師傳達到學生的成果,所以學生處於被動地位,教學的成敗則視教師是否能妥善規畫並進行教學策略。一般而言,較常使用的教學策略如下:

1. 講述教學

直接教學策略的講述形式是多面貌的呈現方式,並非大量的語言解釋而已,還包括提問、回答、複習和練習、學生錯誤校正等師生互動活動。

2. 示範教學

直接教學策略也重視示範教學的運用,Rosenshine(1983)指出有效能的示範教學應注意下列要點:教師能清楚呈現目標和主要內容、教師循序漸進的呈現內容、教師的態度是明確和具體的、教師檢視學生的理解程度。

3. 作業活動

直接教學重視學生在座位間的作業活動和教科書的習作活動,因此,對於練習、複習活動相當重視。為求有效達成教導事實、規則和行動順序的過程稱之直接教學,

間接教學策略(註1)
間接教學是不直接告之教學問題解決方法和結論給學生,改以引導學生從教師給予內容、材料和事件當中,自己去發現問題關聯、類推答案、形成結論和獲取新知。間接教學多用於高層次概念、問題解決等認知、技能、情意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對於教學內容做成分析結論和概括化通則,或發現各種關係的型態。
間接教學策略是以學生為中心,認為學習是學生認識訊息歷程的能力表現,教師居然協助者的角色,教學的成敗端視學生能否主動積極探索處理訊息。

1. 運用前導組織策略

前導組織在教學策略上的應用,包括問題中心法、做決定法和網路法三種。

2. 應用歸納和演繹策略=

Eggen&Kauchak(1988)指出,歸納推理和演繹推裡都是教學概念、組型和抽象觀念等思考的重要策略。

3. 運用正例和反例策略

概念性思維是需要學習的,概念是建構真實性的創造方式,舉出例子是老師教學概念的重要策略。透過正例與反例的運用,可擴充與精煉知識的來源,產生新穎的想法,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4. 運用團體討論策略

Borirch(1996)認為團體討論可以增進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團體討論可以採取大團體討論、小團體討論、同儕或協同討論等形式。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教學策略
英文關鍵字: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參考資料

註1. 沈翠蓮著(民90,初版)。教學原理與設計 (頁53~62)。臺北市:五南。相關教學資源(教育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result.jsp?st=all&keyword=%E6%95%99%E5%AD%B8%E7%AD%96%E7%95%A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