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春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春秋


教育Wiki

春秋》是儒家的經書,記載了從魯隱公元年(前722年)到魯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歷史,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春秋》一書的史料價值很高,但不完備,王安石甚至說《春秋》是“斷爛朝報”《宋史・王安石傳》:“(安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目錄

成書

在中國上古時期,春季和秋季是諸侯朝聘王室的時節。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書記載的都是一年四季中發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書的統稱。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就是《春秋》,又稱《魯春秋》,後世稱《不修春秋》《公羊傳》莊公七年:“《不修春秋》曰:‘雨星,不及地尺而復。’君子修之曰:‘星隕如雨。’”。傳統上認爲《春秋》是孔子的作品,最早《孟子・滕文公下》載:“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這種說法一貫是學界主流白壽彝《中國史學史》、衛聚賢《古史研究》、蘇淵雷《讀春秋及三傳札記》以及沈玉成《春秋左傳學史稿》等學者均持是說。,也有人認為是魯國史官的集體作品,唐代史家劉知幾首先對孔子修《春秋》發生懷疑《史通・惑經》,孫覺《春秋經解・周麟之跋》、陸佃《陶山集・卷十二答崔子方書》都有此疑問。石韞玉《獨學廬初稿・春秋論》:“《春秋》者,魯史之舊文也。《春秋》總十二公之事,歷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筆而書者必更數十人。此數十人者,家自為師,人自為學,則其書法,豈能盡同?”

體裁

《春秋》以「年・時(季節)・月・日 - 記事」為體裁。

  • 年:魯國之君主、魯公在位紀年。
  • 時:季節。四季之「春・夏・秋・冬」。
  • 月:「正月、二月、三月…」。
  • 日:「甲子、乙醜、丙寅…」。
  • 記事:短句構成。

例如、隱公元年・二年(文依『左傳』)。

四季記事
元年王正月
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
五月鄭伯克段於鄢
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
九月及宋人盟於宿
十有二月祭伯來(祭伯這個人來訪)
公子益師卒(公子益師去世)
二年公會戎於潛
五月莒人入向
無駭帥師入極(無駭帥軍攻入極)
八月庚辰公及戎盟於唐
九月紀裂繻來逆女
十月伯姬歸於紀(魯國女公子伯姬出嫁紀國)
紀子帛莒子盟於密
十有二月乙卯夫人子氏薨(國君夫人子氏逝世)
鄭人伐衛(鄭國討伐衛國)

《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簡練,事件的記載很簡略,最少一字,如僖公三年六月“雨”;或二三字,如僖公三年夏四月“不雨”、八年夏“狄伐晉”;即使是最多字的“定公四年春三月”敘述也不超過四十五個字。最初原文僅18000多字,三國曹魏時張晏計算《春秋》共有18000字見《史記·太史公自序》集解引,晚唐人徐彥的計算亦有18000字見《春秋公羊傳》昭公十二年《正義》引,南宋王觀國《學林》則記載有16500個字,現存版本則只有16000多字。因此古人為此書又寫了一些著作,對書中的記載進行解釋和說明,稱之為《傳》。《漢書·藝文志》記載為春秋作傳者共5家:

  • 《左傳|左氏傳》30卷
  • 《公羊傳》11卷
  • 《穀梁傳》11篇
  • 《鄒氏傳》11卷
  • 《夾氏傳》11卷

其中,《鄒氏傳》和《夾氏傳》今已不存《漢書・藝文志序錄》:“《春秋》所貶損大人當世君臣,有威權勢力,其事實皆形於傳,是以隱其書而不宣,所以免時難也。及末世口說流行,故有《公羊》、《穀梁》、《鄒》、《夾》之傳。四家之中,《公羊》、《穀梁》立於學官,《鄒氏》無師,《夾氏》未有書。”。《公羊傳》和《穀梁傳》成書於西漢初年,用當時通行的隸書所寫,稱為今文。左傳有兩種,一種出於孔子舊居的牆壁之中,使用秦朝以前的古代字體寫的,稱為古文;一種是從戰國 (中國)|戰國時期的荀子|荀卿流傳下來的。陸德明《經典釋文・序錄》說:“左丘明受經於仲尼,公羊高受之於子夏,穀梁赤乃後代傳聞,三傳次第自顯。”《公羊傳》在漢景帝時立為學官,至漢武帝時,《穀梁傳》學者瑕丘江公與《公羊傳》大師董仲舒當朝辯論,江公因“吶於口”,由是公羊大興,後來“公孫弘以治《春秋》為丞相封侯,天下學士靡然鄉風矣”《漢書・儒林傳》。漢宣帝時期,《穀梁傳》的地位提高,征召瑕丘江公之孫為博士,立為學官,一度取得了與《公羊傳》抗衡的地位。

《春秋》的內容多涉及亂臣賊子,全書共記弒君三十三例《春秋大事表・春秋亂賊表》,《春秋》文字簡略,敘事重結果,不鋪敘過程,故稱之春秋筆法,朱熹認為《春秋》並無表示褒貶之義的所謂書法《朱子五經語類・統論經義》。《春秋》也有自然現像,日食、月食、隕石、水災、旱災、蝗災、地震等,記載日食三十六次,例如莊公七年所記“星隕如雨”是關於天琴星座流星雨,文公十四年記“有星孛入於北鬥”是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

何休在《春秋公羊注疏序》中說:“往者略以胡毋生條例,多得其正,故遂隱括使就繩墨焉。”公羊傳和穀梁傳與左傳有很大的不同。公羊傳穀梁傳講「春秋筆法|微言大義」,希望試圖闡述清楚孔子的本意(作者認為《春秋》是孔子所作),有人認為有些內容有牽強附會的嫌疑。左傳以史實為主,補充了《春秋》中沒有記錄的大事,一些紀錄和《春秋》有出入,有人認為左傳的史料價值大於公羊傳和穀梁傳。杜預統計《左傳》中用“凡”的語句共五十處,即所謂“五十凡”。

評價

  • 孟子曰:“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郭沫若評說:“孟子是慣會宣傳的人,他的話要打些折扣才行。舉如他所說的‘孔子成《春秋》而亂臣賊子懼’,那也就是一個最適當的例。《春秋》或許真是孔子所作的書吧,但那樣簡單的備忘錄,在二百四十二年的行事當中記下了‘弒君三十六,亡國五十二’,與其說足以使‘亂臣賊子懼’,無寧是足以使暴君污吏懼的。”,焦茲說“說《春秋》者,莫先於孟子”。
  • 孟子曰:“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 《宋史·王安石傳》:“黜《春秋》之書,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參考文獻

  • 楊伯峻,《春秋左傳》淺講,中國古代文化史講座,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ISBN 7563339388



資料來源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A5%E7%A7%8B_%28%E5%8F%B2%E4%B9%A6%29

相關客家語 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