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杜荀鶴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杜荀鶴


教育Wiki

目錄

生平

杜荀鶴(八四六~九0七),字彥之,自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埭)人。由於出身貧寒,因此自謂為「天地最窮人」。早年雖有詩名,但是因為無人援引而屢試不中,於是常常慨嘆:「空有篇章傳海內,更無親族在朝中」。直到大順二年(八九一)才中進士,然而此時杜荀鶴已四十六歲。後為宣州田頵的幕客,唐亡之後,得朱溫賞識,任命為翰林學士,但才任職五日就過世。

文學觀點

杜荀鶴很有政治抱負,他說:「共有人間事,須懷濟物情」(《與友對酒飲》),「男兒出門志,不獨為身謀」(《秋宿山館》)。其文學主張和白居易接近,詩中自云「詩旨未能忘救物」(《自敘》),「言論關事務,篇章見國風」(《秋日山中》)。由於本身的生活經歷,因此使他對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有比較深切的了解,而流落不遇的生活境遇更使得他把全部心血都用在詩歌創作上,因而從他的詩可以反映出唐末的黑暗現實和人民的苦悲。《旅泊遇郡中叛亂示同志》揭露軍閥趁火打劫、屠殺人民的罪行:「遍搜寶貨無藏處,亂殺平人不怕天」。《山中寡婦》揭露賦稅的苛重,反映農民的悲慘命運:「任是深山更深處,也應無計避徵徭」。《再經胡城縣》控訴地方官吏靠屠殺人民起家,表現了對人民的極大同情和對官吏的無情贈恨:「去歲曾經此縣城,縣民無口不冤聲。今來縣宰加朱紱,便是生靈血染成!」《亂後逢村叟》、《題所居村舍》描繪了戰亂後農村凋敝、民不聊生的景象。另外,杜荀鶴也寫過不少酬唱投獻和流露頹廢思想情緒的詩篇,他專攻近體詩,尤其擅長寫七律詩,其詩語言淺近通俗,風格清新流利。

著作

自編《唐風集》三卷,錄詩三百餘首,今傳。

評價

(資料取自於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