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注音符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注音符號


教育Wiki

目錄

注音符號的沿革
注音符號自民國七年頒布以來,以使用了近百年,其間雖也有學者倡導使用羅馬拼音取代注音符號,但仍無發獲得普遍的認同。目前九年一貫領域中,仍是以注音符號為重要的指標。(註一)
注音符號的功能
中國文字並非拼音文字,故無法透過文字知道讀音,甚至會因為各地方言不同,衍生出許多讀音而無法統一。「注音符號」是用來標示國字的音和國語的音的一種符號,是實施國語文教育的重要工具。其功用如下(註一)
1.學會正確的國語發音。
2.透過注音符號,將可擴充國字的識字量及閱讀量。
3.可自我學習。
4.可表意,提升學生的寫作信心和能力。
5.提供「音序排列法」,方便科學化、簡單化,可應用於各種電腦鍵盤,方便檢索、查詢資料。
注音符號的內容
現行的注音符號有37個符號與四個聲調。

聲符

聲音是阻擋氣流的作用,當賦臟呼出的氣經過喉頭和口腔時,受到發音器官某些部位阻礙所造成的聲音,叫做聲。代表聲的符號,稱為聲符。
依發音部位分類:
1.雙脣音:ㄅ、ㄆ、ㄇ
2.脣齒音:ㄈ
3.舌尖音:ㄉ、ㄊ、ㄋ、ㄌ
4.舌根音:ㄍ、ㄎ、ㄏ
5.舌面音:ㄐ、ㄑ、ㄒ
6.舌尖後音:ㄓ、ㄔ、ㄕ、ㄖ
7.舌尖前音:ㄗ、ㄘ、ㄙ

韻符

韻母發音時,氣流從喉頭出來,使聲帶發出聲音,不受鼻腔共鳴阻礙,指受唇舌的調節而形成的音,叫做韻母。代表韻母的符號,稱為韻符。(註二)
國音的韻符共有十六個加上一個空韻母。
1.單韻母:ㄚ、ㄛ、ㄜ、ㄝ、ㄧ、ㄨ、ㄩ與空韻母。
2.複韻母(由兩個單韻母合成的音):ㄞ、ㄟ、ㄠ、ㄡ。
3.聲隨韻母(單韻母后附隨一個聲母):ㄢ、ㄣ、ㄤ、ㄥ。
4.卷舌韻母(發音時舌尖上捲):ㄦ。
5.結合韻:共二十二種,如「ㄧㄛ」、「ㄨㄢ」、「ㄩㄣ」等。

聲調

國音中有四個不同的聲調,分別為陰平(一聲)、陽平(二聲)、上聲(三聲)、去聲(四聲)。
陰平(一聲)[55:]高平調,高而平的音。
陽平(二聲)[35:]上揚調,由中高升到最高。
上聲(三聲)[214:]降升調,先降到最低後再升高。
去聲(四聲)[51:]下降調,由高音快速下降到最低。


參考資料
(註一)鄭美珠編:《國語文教學理論與應用》,台北:紅葉文化,2008年6月初版。頁27-39。
(註二)羅秋昭著:《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中:五南文化,1998年3月二版。頁33-45。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注音符號
英文關鍵字:the Chinese phonetic sym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