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海嘯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海嘯


教育Wiki

海嘯是一種具有強大破壞力的海浪。當地震發生於海底,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形成強大的波浪,向前推進,將沿海地帶一一淹沒的災害,稱之為海嘯。

除了地震以外,因為海底火山的噴發、海岸附近的砂土崩落流入海中、海底山崩以及核爆等所引起的海水面較大的波動,有時也列入海嘯。但是這些因素的影響範圍較小,並且能量無法傳太遠。不像地震所造成的海嘯,往往會造成與震央相距很遠的沿海地區也會受到波及。至於因為颱風等氣象因素所引起的暴潮,僅海平面受到較大的影響,與海嘯是從海底整層海水的移動不同。

海嘯的規模

海嘯的大小多以規模表示。最常用的方法是今村所創,而飯田增設(-1)之海嘯規模分級表。

今村與飯田海嘯規模之分級表:

規模說明
4波高超過30公尺,被害區域達到沿岸500公里以上者。
3波高超過10~20公尺,被害區域達到沿岸400公里以上者。
2波高4~6公尺程度,可使部分房屋流失、人畜溺死者。
1波高2公尺左右,損壞海濱的房屋、帶走船舶的程度。
0波高1公尺左右,可能造成小災害者。
-1波高50公分以下,通常無災害者。

海潮暴漲有可能是海嘯所引起,也可能是颱風所引起。近地海嘯所引起的海潮暴漲通常伴隨著地震,遠洋地震所引起的海嘯則不會感受到地震動。而颱風所引起的海嘯則伴隨強風。史籍上若提到地大震,之後海潮暴漲,則海嘯的可能性極大。然而多數記載只提到海潮暴漲,並無其他說明,是否是地震海嘯就有待進一步探討。因此將史籍上所述之海嘯或疑海嘯,以海嘯信度表示其發生之可能性。

分布

世界上有記載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嘯﹐80%以上發生在太平洋地區。在環太平洋地震帶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發生地震海嘯的集中區域。海嘯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南部和西南部﹐夏威夷群島﹐中南美和北美。受海嘯災害最重的是日本﹑智利﹑秘魯﹑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中國是一個多地震國﹐但海嘯卻不多見。在公元前47~公元1918年這近兩千年的時間裡﹐中國沿海有確切記錄的地震海嘯為數很少。1969~1976年﹐中國海區先後發生過數次大地震﹐但均未造成地震海嘯。

相關閩南語 海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