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王禹偁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王禹偁


教育Wiki

名籍簡介:  王禹偁,字元之,北宋濟州鉅野人。


生平經歷:

  王禹稱出身清寒,自真宗太平興國八年登進士第,時年三十,到四十八歲逝世止,總計十八年的仕宦生涯中,除初仕成武縣主簿一年,調任長州縣令約三年,自求外任知單州十五日,加上任職京師諫官詞司前後六年半,其餘的八年,竟有三次貶謫的慘痛經驗:一貶商州,再謫滁州,終黜黃州。此即三黜賦所謂的「一生幾日,八年三黜」。

  三十五歲時拜為左司諫,知制誥(給皇帝起草詔書)。在朝堂上勇於直言諷諫,先後被貶放商州和滁州。宋真宗鹹平元年還京,復知制誥。  宋真宗時,修太祖實錄,因為直書趙匡胤篡周而得天下,得罪了朝廷,又和宰相張齊賢、李沆不合,出知黃洲。  王禹稱沒有因為自己貶官而後悔,反而因為自己直言而欣慰,他在自己的詩中這樣寫道:  「江東多果實,橄欖稱珍奇。北人將就酒,食之先顰眉。皮核苦且澀,歷口復棄遺。良久又回味,始覺甘如貽。」  成語「回味無窮」指吃過東西以後的餘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覺得有意思。出處即是自此。


風格評價:  王禹偁是宋初古文運動的先驅,亦是處於唐代韓愈、柳宗元與宋代歐陽脩、蘇軾等古文大家之間一位具有承先啟後的關鍵人物。  


學術:

主張宗經復古,傳道明心。古文宗法韓愈、柳宗元,詩學杜甫、白居易,位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導。

王禹偁為宋代散文理論和新文風奠定了基礎。當初他對五代的浮華文風十分不滿,主張以韓愈和柳宗元為榜樣。他強調古文要「傳道明心」。可是他所指的「道」並非柳開所講的儒家道統之「道」,而是指民生和時弊,而他所謂的「心」只是指自己對政治的見解和內心感受。他還要求文章平易暢達,反對用詞艱澀。因此,他的散文平易近人,風格古雅簡淡,自然明快,藝術性較高,而且處處反映現實和社會,鮮明地體現儒學和注重教化的思想,既能直陳時弊,發表政見,又表達坎坷命途,內容非常充實,緊緊地結合了古文與時政。他稟承了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軾,無論從理論與實踐都為第二次古文運動做了榜樣。王禹偁的著名作品有《待漏院記》,當中以生動語言描寫有賢德的、奸惡的、沒才幹的宰相在上朝前的心態,既有讚揚又有指責,有義正嚴詞,卻又帶點諷刺,手法非常突出。在《唐河店嫗傳》,王禹偁寫邊境老婦以自己的機智撲殺外敵,後來議論邊防政務,制定策略,切中時弊。在《黃州新建小竹樓記》中,結合駢文散文,既保留古文的流暢,駢體的對稱,鏗鏘的音調,更描寫出貶謫生涯的感慨。[8]可見,王禹偁獨樹一幟,為後來的詩文改革開闢了一條廣闊的道路。



著作:小畜集二十卷、承明集十卷、集議十卷。


作品:

《寒食》

今年寒食在商山,山裏風光亦可憐:

稚子就花拈蛺蝶,人家依樹系秋千。

郊原曉綠初經雨,巷陌春陰乍禁煙。

副使官閑莫惆悵,酒錢猶有撰碑錢。


《黃州興建小竹樓記》黃岡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節,用代陶瓦。比屋皆然,以其價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杞毀,蓁莽荒穢。因作小樓二間,與月波樓通。遠吞山光,平挹江瀨,幽闃遼敻,不可具狀。夏宜急雨,有瀑布聲。冬宜密雪,有碎玉聲。宜鼓琴,琴調虛暢。宜詠詩,詩韻清絕。宜圍棋,子聲丁丁然。宜投壺,矢聲錚錚然。皆竹樓之 所助也。公退之暇,被鶴氅,戴華陽巾,手執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慮。江山之外,第見風帆,沙鳥,煙雲,竹樹而已。

待其酒力醒,茶煙歇,送夕陽,迎素月,亦謫居之勝概也彼齊雲,落星,高則高矣,井幹,麗譙,華則華矣,止於貯伎女,藏歌 舞,非騷人之事,吾所不取。

吾聞竹工云:"竹之為瓦,僅十稔;若重覆之,得二十稔." 噫 ! 吾以至道乙未歲,自翰林出滁上;丙申,移廣陵;丁酉,又入西掖;戊戌歲除日,有齊安之命;己亥閏三月到郡。四年之間,奔走不暇,未知明年又在何處,豈懼竹樓之易朽乎?幸後之人與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樓之不朽也。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