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福祿貝爾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福祿貝爾


教育Wiki

福祿貝爾概述

一、福祿貝爾,德國人,為幼稚園的創始者。生於德國的吐林根(Thuingian),生後九個月,母逝。父為牧師,無暇照顧,父娶後母,對福氏冷酷待遇,淒零孤獨。二、以花草為兒童;園丁為教師;花園為學校。主張「教育之道無他,為愛與榜樣而已」。三、於1837年,在布朗根堡設立一所幼兒學校,1840年改名為幼稚園,此為世界上第一所幼稚園。四、幼稚園教育之三項基本原則(1) 順應幼兒自我發展:幼兒發展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跳躍,教育者應注重幼兒本性與需要,順應其自然發展使獲均衡的發展。(2) 自發活動:在教師的指導與鼓勵下,能自動自發。(3) 社會參與:幼稚教育應訓練幼兒瞭解自己與社會關係。五、採「恩物教學」,即用各種恩物來組成有系統的活動,以啟發幼兒建造、審美以及聯想的能力。六、教學上福氏特別重視「遊戲」與「恩物」,認為是培養兒童自動直觀的基本要素,而自動直觀乃是發展兒童內在性質的有效方法。七、著作─《母親遊戲與兒歌》(Mother’s Play and Nursery Song)、《人類的教育》(The Education of Man)。八、被尊為「幼稚教育之父」。九、福氏的教育理論被視為開展說(The Unfolding Theory),認為受教者具有與生俱來可開展的潛在能力。十、教育的目的是個人藉由自我活動已達到自我實現─對自我、社會、人類、自然、神有所瞭解、求取和諧,獲得統一。十一、遊戲是自我表達的一種工具,自我從遊戲中,發展自我的能力、興趣、關係,從而促成自我的實現。十二、恩物種類:(1) 球:代表調和、完美與圓滿、象徵神性的統一,提供聯繫法則。(2) 方形、立體:代表對立。(3) 小寵物:代表愛。(4) 自然的景物:代表美的風光。


資料來源:戴帥(2012)。教育專業科目 。臺北市: 志光

生平介紹

弗里德里希·威廉·奧古斯特·福祿貝爾,1782年4月21日-1852年6月2日),德國教育家,被公認為是19世紀歐洲最重要的幾個教育家之一[1],現代學前教育的鼻祖。他不僅創辦了第一所稱為「幼兒園」的學前教育機構,他的教育思想迄今仍在主導著學前教育理論的基本方向。創辦幼兒園1836年,福祿貝爾回到家鄉圖林根,開始指導和幫助母親們教養幼兒,並著手設計一套符合教育要求的遊戲材料。

1837年,年已55歲的福祿貝爾在凱爾豪附近的巴特布蘭肯堡創辦了一所「發展幼兒活動本能和自發活動的機構」兒童遊戲活動機構,招收3~7歲幼兒,並運用自己在數學和建築學方面的專長,為兒童設計了6套玩具,稱為恩物(德語:Spielgabe;英語:Froebel Gifts),以球、立方體和圓柱體為基本形態,供兒童觸摸、抓握。是上帝設計給幼兒玩的,是上帝恩賜的,所以被稱為恩物。1840年,熱愛大自然的福祿貝爾為這個機構創造了一個新詞——幼兒園(Kindergarten),這也是這個詞彙的來源:幼兒園如同花園,幼兒如同花草,教師猶如園丁,兒童的發展猶如植物的成長。同時,他在歐洲首先給了婦女專業位置——幼兒園教師。

1844年,布蘭肯堡幼兒園遷往馬林塔爾城堡。1848年歐洲革命以後,普魯士政府開始查禁國內自由因素。1851年,教育部下令取締幼兒園[3]。福氏因此遭受重大打擊,後來由一位伯爵夫人繼續致力於這項推廣工作。1852年6月2日,70歲的福祿貝爾在馬林塔爾住宅的樓上安祥地去世,當時環繞在他身邊的人幾乎沒發覺他已經過世了。床頭懸掛著他最喜愛的拉斐爾的繪畫聖母和聖嬰。

因為他在幼兒教育的發展,有極大的貢獻,被稱為幼兒教育之父。

教育思想福祿貝爾認為,遊戲是兒童的內在本能,尤其是活動本能[4]的自發表現,也是幼兒時期最純潔、最神聖的活動。活動本能日後將會逐漸發展成創造本能。

因而對兒童的教育,不應加以束縛、壓制,也不應拔苗助長,而是應當順應其本性,滿足其本能的需要,如同園丁順應植物的本性,給植物施以肥料,配合以合適的日照、溫度。如此,蘊含在人裡面的神性將得以在人性里逐步被喚醒而體現出來。

根據上述觀點,福祿貝爾認為,遊戲和手工作業應是幼兒時期最主要的活動,而知識的傳授只是附加的部分,穿插其中。幼兒園上課只需要用口語,不需要學習文字。而教師最主要的責任,是妥善地加以指導、設計各種遊戲活動。

福祿貝爾相當重視手工材料和教具的準備,其中包括著名的恩物。他也重視環境的設置,主張幼兒園必須設置花壇、菜園、果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