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立春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立春


教育Wiki

目錄

概說
中國古代天文學家依太陽投射於晷針上影子的消長,及觀察氣象的變化,經年累月的精密推算,制定出二十四節氣。一年二十四個節氣中第一個節氣,約在陽曆二月(農曆正月),最早出現的文字記載於呂氏春秋。立春揭開了春天的簾幕,農村各自開始忙碌,我國於民國53年制定立春之日為農民節, 的確符合時令。
太簇之音
我國古代用八卦中的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傳言中形狀像竹子並卻不是竹子的呂管,共十二種,有不同的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盧灰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響組成。
正月是寅月,屬地天太卦,所謂三陽開泰表示已有三個陽了。此節律呂為太簇之音,節氣屬立春、雨水。(註1)
農民節
我國於民國53年制定立春之日(通常為國曆二月四日)為農民節。而在古時此時有許多有趣的節目,舉例而言:在南北朝時,民眾將綵絹剪裁成燕子形狀且配於身上,象徵意義是「春回大地」,另外在門戶上也會貼上「宜春」二字。(註2)
古代皇帝在此節氣也會舉行一些象徵儀式。例如:率領百官步出東門迎接句芒神。儀式是將句芒神及土牛迎入宮中,翌日,由各官吏以五彩木棍打土牛,稱謂「打春」,打至欲藏腹中的小土牛現出,眾百姓遍會撿取被打碎的土牛碎片,灑在自家農田,傳說可使農田保持豐收,而此算為立春開始的一種象徵儀式。現今,此種打春方式至今仍可見。
立春神
民間藝術家依照節氣特性,塑造出代表各節氣的形象供於廟宇中,而代表立春的形象即是一位衣冠楚楚的官員或是新中狀元,手持笏板,如同解釋一切將為新氣象、玩物生長之氣息。
相關俗諺
1.立春趕春氣:立春以後,稻田池塘等水面開始蒸發水氣,明示世人春天到來
2.立春展春流:立春之後,潮汐將加大
3.立春最喜晴一日,元旦景雲光齊天:立春最忌打雷下雨,另有一句俗諺:立春落雨透清明,意指如果立春之時下雨,將會即可能連續到清明都是多雨狀況。(註3)
關鍵字
中文關鍵字:立春
英文關鍵字:Spring Commences
參考文獻
註1:中國養生文化研究中心。秋養生 二十四節氣養生經。大都會文化 P.13
註2:吳憶萍。台灣民俗植物—認識二十四節氣。田野影像出版社 P.25
註3:魏吉助。俗俚俗氣 台灣節氣諺語 節慶民俗。自編出版 p.3
相關閩南語 立春 相關客家語 交春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