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細菌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細菌


教育Wiki

目錄

細菌(註1)
細菌是自然界繁殖最快,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生物,如日常生活環境中、土壤、深海、甚至極地及缺氧的氣層都有細菌。雷文霍克是第一位細菌學家,於1677年發表一篇論文標題是「在雨水、井水、海水、雪水及胡椒侵液中所見到的小動物」事實上他所描述的就是細菌。
細菌依外型來分主要有球菌、桿菌及螺旋菌三大類。細菌雖然是單細胞,但有些種類在細胞分裂後仍聚集成菌落。

影響細菌生長的環境因子(註2)

細菌需要有適當的環境條件,才能維持生長。其環境因子包含:溫度、氧氣、濕度、光線等。
1. 溫度:大多數細菌適合在20~45度C中生長,稱為嗜溫菌。少數適合在45度C以上高溫中生長,稱為嗜熱菌。另有一些適合在20度C以下低溫中生長,稱為嗜冷菌。故高溫沸騰或低溫冷凍對絕大多數細菌均有抑制生長之作用。
2. 氧氣:依細菌對氧氣的需求程度,可分為三類:A.好氧菌(如白喉桿菌),需要有氧氣才能生長。B.厭氧菌(如破傷風桿菌),在有氧的地方不能生長。C.兼性好氧菌(如大腸桿菌),在有氧或無氧的環境皆能生長。
3. 濕度:一般細菌不適合在乾旱中生長,因缺水會使細菌的代謝受阻,而導致死亡,故乾燥具有防腐的作用。
4. 光線:日光中的紫外線具有殺菌作用,故對大部分細菌而言,光照是有害的。

細菌的繁殖

一般細菌族群的增大,是藉由無性生殖的方式,最常見的無性生殖方式為二分法,指細菌伸長變大後,細胞質向兩端移動,細胞在中央系內凹陷,並各形成一新細胞壁,將兩菌體分開,產生兩個新細胞。(註2)

參考書目

註1:生物學,黃世傑,王瑋瓏,陳森香合著,華幸機構叢書。
註2:新編生物學,劉又彰等合著,何先聰、張竣凱博士總校訂,初版(民國89年9月初版)。
相關閩南語 細菌bai35 khin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