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蔡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蔡邕


教育Wiki

生平

  蔡邕(“邕”,拼音:yōng,音同“雍”;132年-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中國東漢末年名士。

  蔡邕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亦稱“蔡中郎”。據史書可推測出來的有兩女一子,其中只有長女蔡琰有記載姓名,字昭姬,因犯諱(司馬昭的緯字)《後漢書》記為蔡文姬,有名字記入史書,亦有文才。還有一女嫁給上党太守羊道,史書上沒留下名姓,但所生二子一女,大兒子早夭,女兒羊徽瑜嫁給司馬師史書上稱為“景獻羊皇后”、“弘訓太后”;小兒子羊祜確實大大有名; 蔡邕應該還有一個兒子,名字不詳,但有一個孫子叫蔡襲,關內侯。

  東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許可。蔡邕親自用丹砂將經文書寫於石碑,再命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這就是熹平石經。靈帝后期,蔡邕不容於內寵,乃亡命江海,隱居于吳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十二年。有一次,他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趕快把它揀出來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而琴尾已焦,這就是焦尾琴。

  董卓專權,強令蔡邕出仕,最初蔡邕不肯,董卓威脅他說,「我力能族人」(滿門抄斬),於是蔡邕趕忙坐牛車,前往洛陽報到,後拜左中郎將。封高陽鄉候,頗受重用,「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董卓被殺,蔡邕傷感其遇,被司徒王允下獄,公卿們都惋惜蔡邕的才學,勸王允赦免蔡邕,太尉馬日磾(音密低)對王允說:「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後令吾徒並受謗議。」邕遂死獄中。

  曾于《曹娥碑》背面題八字隱語「黃絹幼婦,外孫虀臼。」為楊脩所道破:「黃縜乃顏色之絲也。『色』傍加『絲』,是『絕』字。幼婦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虀臼乃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辭』字。總而言之,是『絕妙好辭』四字。」




參考資料:網路資料及維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