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豐年祭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豐年祭


教育Wiki

目錄

舉行時間

撒奇萊雅族 (Sakizaya)是台灣原住民的一個族群,世居於花蓮奇萊平原。日治時代日本政府將其列為阿美族的一支,經過17年的正名運動,終於在2007年1月17日成為第13個中華民國政府官方承認的台灣原住民族[2]。阿美族各部落的豐年祭分別在每年七月至九月間舉行。
族人辛勤耕作一整年而有所收成時,藉由舉行豐年祭, 一方面對祖靈的眷顧表達感恩之意,一方面族人也彼此相互慰藉。
傳統的豐年祭祭歌為神聖的歌謠,歌詞皆由ho-ha-hay等襯詞構成,不同於由ho-hay-yan所構成的一般歌謠。Ho-ha-hay 等襯詞並非是沒有意義的虛詞,它是對「神秘世界」所發出的聲音,沒有特定對象且超越時空。阿美族各部落至今仍留 傳的豐年祭祭歌,在曲調與數目上彼此都不太一樣。祭典期間,各部落便反覆唱著這些祭歌、跳著祭舞。

豐年祭的三階段

豐年祭舉行的日期和日數,由老年組與壯年組商議決定。之後便由年齡級較低階的青年穿著該級服裝,跑遍全村通知大家,並帶著食物、飲水(從前有時需數日往返)及象徵性禮物前往其他部落邀請貴賓,稱為pa-takos或mi-takos;至今雖然網路及郵電交通發達,但仍有部分地區難能可貴的保留了此一「報信息」傳統儀式。
傳統阿美族部落豐年祭,可以分為迎靈、宴靈及送靈三個階段。第一夜為迎靈之夜,之後數日為宴靈及送靈。迎靈時,頭目與部落長老吟唱迎靈祭歌。因為頭目具有與神秘世界溝通的能力,所以在迎靈祭歌中,頭目可加入實詞歌詞以招求祖靈降臨。

阿美族的階級組織

阿美族傳統部落社會,是透過年齡階級組織來運作的。不同的年齡階級有著不同的執掌與本分,並以此支撐起整個部 社會的生活與人際網絡。而豐年祭,這個以男性為核心的祭典,正可以看出年齡階級組織運作下所維持的部落倫理。祭典中,部落男性手牽著手圍成一個圓形,慎重而熱情的歌唱跳舞。
各年齡階級身穿不同的祭典服飾,依年齡大小次序 排列著。圓圈中央象徵與部落祖靈最接近的神聖地域,退休級的老人就圍坐在這個地方。唱祭歌時,是以領唱和腔為主要唱法。領唱是由頭目或該年齡階級的級長擔任,和腔則是由其他部落成員一起齊唱。領唱和腔不僅說明了部落的倫理秩序,也象徵著各階級團結一心。

豐年祭的歌舞

阿美族的祭儀歌舞,最常見的形式為:一人領唱兩小節,接著由眾唱應答兩小節,不限次數反覆進行;舞蹈則為交叉手牽手,圍成數圈同心圓,以防止惡靈(adingo)趁隙進入會場中。宴靈全部結束後,隔日下午便舉行送靈祭,至傍晚整個祭典活動完成,舉行pa-kalang(捕魚式,原意為抓螃蟹;有些部落直接以「捕魚」mi-foting稱之),然後全體煮魚分食以解除祭典期間的禁忌。
豐年祭的「歌」,是與祖靈溝通的媒介。然而由於各部落有著不同時空逝去的祖靈,加上地理位置的區隔,因此各部落 豐年祭的歌舞便發展出不同的特色。不過,彼此間仍有些共通的元素貫穿其中。 喝酒在豐年祭中是一種儀式。祖靈只認定且停佇在有酒杯的氣氛與光影之處。藉著喝酒,歡樂的氣氛才得以釋放。而在 用力的歌舞唱跳中,自身靈魂與軀體的辛勞才能夠得到慰藉,並以自己的身體當成獻祭的器皿,一直通往祖靈引導的路。
以男性為主的豐年祭,蘊含了極為豐富的意義,而且也承載著部落的運轉與記憶。而女性在豐年祭的結尾,則扮演 「送靈」的角色。藉由女性孕育生命、安定生命的力量,使得部落族人能夠逐漸地從豐年祭的情境中,回歸至一般日常 生活。
近年來,許多遷居都市的阿美族人也在所居住的城市裡舉辦豐年祭。然而這已經與傳統部落豐年祭的風貌大不相同了。太多外來政治力的介入,使得都市豐年祭已經漸漸偏離承襲祖靈樣式的傳統。

相關閩南語 豐年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