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赫爾巴特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赫爾巴特


教育Wiki

目錄

赫爾巴特的生平
特爾巴特(Johann Friedrich Herbart, 1776~1841)為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及教育家,受母親的影響頗深,一生中於許多大學教書,最後於Konigsberg大學教授,講授哲學及教育學,並創辦研究所,負責教師培育及教育之實驗,奠定了教育成為一門「學」科之基礎。
赫爾巴特的哲學觀
赫爾巴特受教於費希德,但未受費希德理想主義之影響,其哲學思想偏向「唯實主義」。背景是18世紀啟蒙運動,產生孔德的實證主義,從法國傳至德國,此種思想重視經驗,並以實用的價值說為主,加上科學工藝知識之發達,這也影響了赫爾巴特的哲學觀。
赫爾巴特的教育觀
赫爾巴特的教育觀,主要受到倫理學及心理學的影響以下說明之:
  1. 教育目標:個人品格發展,培養社會性的道德,使之用之於社會,並涵養多方面的興趣(博雅教育),並慢慢「知你自己」,以激發學生心裡的統覺機能,形成一個「文化人」,使「知」和「意」相結合。赫爾巴特繼承康德道德哲學的「善意說」,以人的動機為考慮對象。在教育上的內涵而言,為他律(管理、陶冶)到自律。→符合「倫理學」。
  2. 教材安排:教師給學生的教材應該容易瞭解,且教師所提示給學生的材料或經驗,必須前後銜接,也須重視系統,連貫及活動的特性。課程安排上,也要配合多方面興趣,教學上往「專精」與「廣博」兩方面發展。→符合「心理學」。
教學法
  • 赫爾巴特提出四段教學法,對歐洲十九世紀後期的教學法影響甚鉅,但由與用語並非十分明確,故其門生加以改進,變成「五段教學法」並組成「赫爾巴特學派」,使赫爾巴特的思想能繼續存留下來。

四段教學法

又稱系統教學法:
  • 赫爾巴特的「四段教學法」
  1. 清晰(clarity):教學材料,必須極為清楚而明白,很顯著地發展在整個教學過中。
  2. 聯合(association):新教材或新經驗,必須連結舊經驗。
  3. 系統(system):不論新的觀念或經驗,在學生吸取的過程中,必定在學生的心靈中重新加以組織,成為一種新的系統, 或概念。
  4. 方法(method):學生必須從新近習得的材料中,發展自身潛存的吸取經驗的能力。

五段教學法

  • Wilhelm Rein的五段教學法
  1. 準備:教師引起動機,指出教學目標,注意學生興趣及注意對象。
  2. 提示:清楚、簡潔,並以生動的方式將教材呈現給學生。
  3. 比較:將新觀念與學生舊觀念建立密切與直接的關係。
  4. 總括:新舊觀念融合、同化,統整成統覺團。
  5. 應用:將新成立的統覺團加以應用。
結論
赫爾巴特試圖將教育與當時被大家承認的兩大「學」科─倫理學與心理學相互結合,藉此加以建立教育的理論基礎,希望將教育成為一門真正的學科知識。這樣的做法,和法國社會學家涂爾幹一樣,皆希望將某一學科成為受重視的學門,但兩者的方法不同,赫爾巴特試圖和現有的學科相連結;但涂爾幹企圖脫離哲學及心理學的羈絆,致力使社會學成為一們獨立的學門。
因為赫爾巴特對於教育上的貢獻,終於使教育學(pedagogy)就此建立,成為一門專業的學科。教育活動最常受人質疑的就是「專業性」的問題,但歸因於赫爾巴特,使任何的教育活動皆有理論基礎在其後加以支撐,就此肯定了教育是一種高度專業的活動,唯有透過倫理學確立教育目標;憑藉心理學瞭解學童身心發展,以安排適宜學生學習的教材,教學活動才得以順暢進行。
參考資料
  • 徐宗林(197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文景。
  • 林玉体(1995)。西洋教育思想史。台北: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