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3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Edison語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由Pascal語言所發展出來具模組化的語言。
Quedius (Raphirus) tarng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tarng在特徵上與Q. maculiventris相當類似,而差異如下:Q. tarng 體型較小且較窄。頭部一般較小且寬略大於長。觸角較短,外面各節寬略大於長。前胸背板常略較窄或不向前方變窄。前翅較短,略長於背胸背板中線,點刻較不濃密,在橫軸上多數點刻不與其他點刻接觸。腹部背板點刻較稀疏,末端有明顯區域不具點刻。Q. tarng 常與Q. maculiventris 在某些棲所環境可同時發現,因此二種相當類似,所以在鑑定上最好能檢查生殖器構造,以確認種類。本種之棲所環境可從海拔高度1100公尺至2700公尺。標本發現於針葉林和闊葉林混生森林內小溪邊水滲流處之潮濕苔蘚中,或各...
Quedius (Raphirus) kuay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es kuay 體色為亮黑色至黑色,腹部呈彩虹光澤;小顎鬚和下唇鬚紅棕色,觸角亮黑色,第三節紅棕色。足棕色,基節與腿節腹面與脛節中央平面變黑,在某些標本幾乎為黑色。Q. kuay 可由陰莖特徵,體型較大,前翅長度中度,前翅與腹部背板上有很密集之點刻,第七節背板柵狀邊緣有白色端縫等特徵,很容易與臺灣其他物種區分。本種發生於2500公尺之中海拔山區,標本可於果園之枯枝落葉中篩檢而得,或篩檢森林的樹木殘株周圍腐質和農田石下之各種腐質而取得標本。馬氏網中也曾經有採集到本種標本之記錄。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Plagiochasma appendiculatu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Raphirus) huann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es huann 一般體色為黑色,頭部、前胸背板和前翅為暗藍綠色,腹部呈相當明顯之彩虹色彩,尤其是接近端部處;附器紅磚色。本種可很輕易地由身體和附器的顏色,頭部和前胸背板的毛列,前胸背板的中央部份與同屬其他種類區分。本種標本可藉由篩檢接近溪流的倒樹上苔蘚而得。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Eusarima radicosa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頭頂及前、中胸背板褐色,前額深褐色且散佈著黃色斑點,額盾縫為黑色除了中央區域為黃褐色,而額盾縫上方及下方具寬的黃色區域,唇基黑色,口吻黃褐色,觸角第二節黑色,前翅褐色,後翅淺灰色,足黃褐色,腹部腹面黃褐色,頭頂基寬為中長的1.75倍,前額最寬處為中長的1.1倍且為基寬的1.3倍,前翅長為寬的2.2倍,後足刺型為6-(8-9)-2,雄蟲體長(含前翅)為5.5公厘,前翅長為4.5公厘,雄性生殖器之尾節長為寬的2.5倍,陽莖基座之背片以背面觀相當窄且側緣平行,端部中央稍具缺口,側片以側面觀基部非常粗短且端部窄,陽莖突出非常短且長度為陽莖基座的0.38倍,把握器端緣明顯的呈波浪狀彎曲,背緣突起均勻的向...
Potamanthus idiocerus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與蜉蝣目中其它科比較,本種所屬之花鰓蜉蝣科(Potamanthidae)之稚蟲有下列特徵:1.身體較為扁平,且身體背面具有明顯斑紋。 2.頭部:頭部前緣不具板狀突起,且口器之大顎外緣具有粗大之突起。 3.腹部:腹鰓位於腹部側方且向側方伸展,且腹鰓的第二至第七節為雙叉羽狀(pinnate biforked)。 4.卵:兩端各具一大型端蓋(polar cap)。另外,本種與同屬之P. formosus相似,可由口器的大顎前端突起的長度來分辨。 體長:老熟稚蟲,雄蟲:8.50-11.30mm。雌蟲:9.20-13.35mm。雌蟲之尾毛長:5.02-7.21mm。此種為台灣特有種。
Quedius (Raphirus) wuh Smetana, 1995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Quedius wuh的外部形態特徵與Q. shan很像,不同處為Q. wuh前胸背板發達的亞外緣列,與陰莖的特徵。其前胸背板的亞外緣列各具有兩個刺,後方的刺位於大的側刺水平面前方。本種於台灣冷杉Abies kawakamii (Hay.) Ito森林滲流處,以篩檢苔蘚、老的植物和其他腐質方式取得標本。截至目前為止,有關本種之文獻僅有一篇,因此本種之描述以Smetana (1995) 所發表之原始文獻為主。
Choanephora infundibulifera cucurbitarum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菌絲直徑 2.6-8.3微米。培養基上正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3241克,而負菌株生長5天0.3038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球型,深黑色且孢子囊壁上有裝飾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66-160微米,而負菌株則為 65-131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兩端有毛刷狀附屬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3-31 x 12-25微米,而負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1-29 x 9-13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脫落。單孢性孢子囊孢子褐色,紡錘型, 其壁上有明顯的橫紋,正菌株單孢性...
菌絲直徑 3.4-8.8微米。培養基上正菌株生長5天乾重量0.3714克,而負菌株生長5天則為0.3038克。形成大型孢子囊和單孢性孢子囊。大型孢子囊形成時末端先膨大,膨大後形成柄,大型孢子囊卵圓型,淡褐色。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大小為28-80 x 31-60微米,而負菌株則為 25-78 x 31-63微米。大型孢子囊孢子卵圓形,淡褐色,兩端無毛刷狀附屬物,正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8-28微米,而負菌株大型孢子囊孢子大小為11-26 x 10-14微米。單孢性孢子著生在孢囊梗分枝末端泡囊的小梗上,單孢性孢子囊孢子柄上的泡囊在孢子成熟後不脫落變成漏斗狀。單孢性孢子囊孢子褐色,球型, 其壁平滑,單...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