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22157 收藏人次:2187389
1.獨、只有。通「惟」。《易經.同人卦.彖曰》:「君子為能通天下之志。」《楚辭.屈原.離騷》:「芳與澤其雜糅兮,昭質其猶未虧。」
2.以、因為。《左傳.僖公二年》:「冀之既病,則亦君故。」《禮記.檀弓下》:「予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也。」
3.希望、祈使。《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臣請就湯鑊,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下.孝成趙皇后傳》:「陛下未有繼嗣,子無貴賤,留意!」
4.聽任、聽隨。《左傳.僖公十五年》:「所納之,無不如志。」《莊子.說劍》:「然臣有三劍,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雖。通「惟」。《荀子.性惡》:「今以仁義法正為固無可知可能之理邪?然則禹不知仁義法正,不能仁義法正也。」《史記.卷一二○.汲黯傳》:「弘、湯深心疾黯,天子亦不說也。」
發語詞,無義。通「惟」、「維」。《論語.述而》:「互鄉難與言,童子見,門人惑。子曰:『與其進也,不與其退也,何甚!』」《漢書.卷四○.張良傳》:「今乃立六國後,無復立者。」
對於尊長的應答之詞,表示恭敬的意思。《禮記.曲禮上》:「父召無諾,先生召無諾,而起。」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意者寡人殆不明乎,非有先生伏而。」
諾諾     
瀏覽人次:26259 收藏人次:1157139
順從而無所違逆。《醒世恆言.卷二.三孝廉讓產立高名》:「他思念父母面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諾諾,并不違拗,豈不是孝?」也作「諾」。
    
瀏覽人次:17560 收藏人次:772409
模仿得精細巧妙,逼真傳神。如:「老殘遊記中將白妞說書的神韻,描寫得肖。」也作「維妙維肖」。
恐不及     
瀏覽人次:12678 收藏人次:118563
只怕來不及或趕不上。如:「避之恐不及。」唐.權德輿〈唐丞相金紫光祿大夫守太保致仕贈太傅岐國公杜公墓志銘序〉:「一言定交,死生以之,趨人之急,恐不及。」
利是圖     
瀏覽人次:10551 收藏人次:711152
只顧著謀求利益。如:「雖然身為商人,不能利是圖,仍應兼顧道義。」
我獨尊     
瀏覽人次:8360 收藏人次:282721
相傳釋迦牟尼一出生時,即朝四方各行七步,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說道:「天上天下,我獨尊。」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三.太子成道經一卷》。後形容人高傲自大,目空一切。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一折:「孤家看來,朝裡朝外,我獨尊,若要舉事之時,那一個敢道個不字兒。」也作「吾獨尊」。
教育的實主義     
瀏覽人次:6078 收藏人次:162276
  教育的實主義係哲學的實主義(realism)在教育上的應用。實主義者以為感官知覺到的事物是真實的存在;人們感官所知覺到的外界實在,獨立於人們認知之外,不受心靈認知的影響。也就是說,人們的感官知覺提供了事物的真實知識。就歷史的發展而言,實主義在教育上的涵意有三:即人文的實主義、社會的實主義與感覺的實主義。以下分別說明。
  人文實主義是西方文藝復興運動之後,人文學者對古典語文的研究形式化以後的一種結果。人文學者重視語文的形式,因而忽略了語文所代表的真實事物。人文真主義者強調語文必須配合語文所代表的事物一齊學習,配合社會的需求,學習語文所指陳的社會知識,以此人文實...
    
瀏覽人次:4719 收藏人次:1131027
只有。如:「有和他們的技術合作,我們公司的產品才能打進日本市場。」漢.曹操〈短歌行〉:「何以解憂,有杜康。」《周書.卷一四.列傳.賀拔勝》:「身死之日,有隨身兵仗及書千餘卷而已。」
    
瀏覽人次:4210 收藏人次:0
一種以美為中心,不受物質、現實、道德、功利、社會等影響的一種觀念。如:「這部電影完全講求美,絲毫不帶一點功利社會的影子。」
命是從     
瀏覽人次:4136 收藏人次:266292
絕對服從命令,不敢違抗。《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鮑宣妻傳》:「既奉承君子,命是從。」也作「惟命是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