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34.3831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圍繞。同「圍」。《玉篇.部》:「,古圍字。」
灣鱷,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Crocodylus porosus (Schneider, 1801)
體型最大的鱷魚,可達9公尺,但多半在5.5公尺以內,頸鱗板6片,由4枚大型鱗板在頸部中央排成四方形,其左右兩側中間各有一較小型的鱗板,無明顯的頭鱗板,兩眼至鼻孔間各有1縱列骨脊。身體呈橄欖褐色,並散雜有黑色斑點,會因環境而在數月內改變體色的深淺。
東南亞,南洋群島至澳洲北邊。
生活在河海口交界處或海岸邊,能長期生活在海洋的環境,但也會深入溪流上游。食性很廣,各種魚蟹、海龜、花豹、蟒蛇袋鼠、人等,都可能成為牠的食物。牠們在淺水域交配,母鱷會利用濕泥和落葉細枝等在水邊築巢,巢高約50~90公分,寬約1.5~2.5公尺,築巢後約1個月腐植質發酵後,母鱷會產下20~90個蛋,蛋長5~9公分,寬3.5~6公分,重50~150公克,約3個月孵化,除了巨蜥、老鼠和人類會獵取他們的蛋外,淹水是成功孵化偏低的重要因素。小鱷魚孵化時長約30公分,會發出叫聲,母鱷會將巢穴撥開,以嘴啣住小鱷帶到安全的水域,母鱷會保護小鱷達2個月以上。約10~15年母鱷長到2公尺,公鱷長到3公尺,才能達到性...
鱷目(Order Crocodilia)
鱷科(Family Crocodylida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吳語。指小女孩,或泛指小孩子。如:「小囡囡」。清.王應奎《柳南隨筆》卷三:「漁家日住湖中,自無不肌粗面黑。間有生女瑩白者,名曰白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即月。唐朝武則天所造的字。同「月」。《集韻.入聲.月韻》:「月,唐武后作囝。」
閩南方言:(1)稱兒子。《集韻.上聲.獮韻》:「囝,閩人呼兒曰囝。」如:「大囝」。(2)稱兒女。如:「囝孫」。或讀為ㄋㄢ nā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收管、關住。如:「把雞鴨圈住。」《晉書.卷四六.劉頌傳》:「魏氏承之,圈閉親戚,幽囚子弟,是以神器速傾,天命移在陛下。」
1.飼養獸畜的地方。如:「豬圈」、「牛圈」。《漢書.卷五○.張釋之傳》:「從行,上登虎圈。」唐.顏師古.注:「圈,養獸之所也。」
2.姓。如漢代有圈稱。
1.外圓中空的東西或形狀。如:「項圈」、「花圈」。
2.指特定的行業範疇。如:「電影圈」、「圈內人」。
3.量詞。計算環繞次數的單位。如:「三圈鐵絲」、「繞場一圈」。
1.把四周包圍、環繞起來。如:「把這塊地圈起來。」
2.畫圈作記號。如:「圈點」、「圈選」。
參見「圈兒」、「圈子」等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窗」。
爐灶通煙的孔道。俗稱為「煙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天體。《易經.說卦》:「乾為天,為圜。」《楚辭.屈原.天問》:「圜則九重,孰營度之?」
2.圓、圓形。《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圜者中規,方者中矩。」《史記.卷一二二.酷吏傳.序》:「破觚而為圜,斲雕而為朴。」
環繞、圍繞。《資治通鑑.卷四四.漢紀三十六.明帝永平二年》:「冠帶縉紳之人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有圍牆的園林,通常用作畜養禽獸的場所。如:「園囿」、「鹿囿」。《詩經.大雅.靈臺》:「王在靈囿,麀鹿攸伏。」漢.毛亨.傳:「囿,所以域養禽獸也。」
2.事物聚集的地方。《文選.司馬相如.上林賦》:「游于六藝之囿,馳騭乎仁義之塗。」《鏡花緣》第二三回:「門上有副對聯,寫的是:優游道德之場,休息篇章之囿。」
1.拘束、局限。如:「囿於成見」、「囿於一隅」。《莊子.徐无鬼》:「辯士无談說之序,則不樂,察士无凌誶之事,則不樂,皆囿於物者也。」宋.蘇軾〈宸奎閣碑〉:「是時,北方之為佛者,皆留于名相,囿于因果。」
2.聚集。《莊子.則陽》:「湯得其司御門尹登恆為之傅之,從師而不囿。」《史記.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傳》:「然後囿騶虞之珍群,徼麋鹿之怪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結實、堅硬。如:「牢固」、「穩固」、「堅固」。《文選.古詩十九首.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復何益?」
2.堅定、確定。《韓非子.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1.安定。如:「鞏固國防」。《國語.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2.禁閉。《漢書.卷八七.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志.卷一九.魏書.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1.堅決、堅持、極力。如:「固守」。《書經.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老殘遊記》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2.原來、一向。如:「固有道德」。《孟子.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3.當然、誠然。唐.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聊齋志異.卷一一.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老子》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的穀倉。《說文解字.部》:「囷,廩之圜者。」《詩經.魏風.伐檀》:「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而囷鹿空虛。」三國吳.韋昭.注:「員曰囷,方曰鹿。」